呼和浩特市2024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呼和浩特市統計局
(2025年4月3日)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抓國家、自治區支持呼和浩特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穩預期、促發展,推動經濟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于全國省會城市、百強城市和全區各盟市靠前位次,首府發展能級持續提升。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107.08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3.34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284.25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2649.49億元,增長6.6%。三次產業比例為4.2:31.3:64.5。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6%、25.4%和71.0%。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3400元,比上年增長4.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63.9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8.10萬人,鄉村人口65.8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1.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男性人口185.21萬人,女性人口178.7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40萬人,出生率為6.62‰;死亡人口2.25萬人,死亡率為6.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
表1? ? ? ? ? 2024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21萬人,比上年增加0.09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41萬人。
全年全市主城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1%。分類別看,交通通信類下降1.9%,食品煙酒類下降1.8%,教育文化娛樂類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4.4%,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7.5%,衣著類上漲3.2%,醫療保健類上漲1.7%,居住類下降0.5%。


表2?2024年全市主城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二、農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55.35萬畝,比上年增長0.44%。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9.8萬畝,增長1.19%;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5.55萬畝,下降1.19%。糧食總產量194.9萬噸,比上年增長3.0%;油料產量6.55萬噸,下降27.12%;甜菜產量19.56萬噸,增長80.7%;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9.11萬噸,增長14.1%;水果(含果用瓜)產量12.19萬噸,增長16.18%。
年末全市農牧業機械總動力337.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34.2%,制造業增長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0.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1.0%,股份制企業增長7.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8.4%,私營企業增長11.1%。分行業看,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7%,煙草制品業下降1.6%,造紙和紙制品業增長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9.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7.7%,醫藥制造業增長13.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30.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4%。
表3?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增加值增長速度

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發電量755.1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7%;飼料111.20萬噸,下降18.0%;乳制品246.54萬噸,增長1.0%;卷煙181.50億支,增長0.3%;原油加工量435.01萬噸,下降4.4%;燒堿(折純)26.96萬噸,增長3.0%;水泥435.44萬噸,下降14.0%;單晶硅26.89萬噸,增長5.3%;原鋁(電解鋁)28.50萬噸,增長1.0%。
表4? 2024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3820.60億元,比上年增長9.9%;利潤總額259.40億元,下降14.3%;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9.1%。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9%。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或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91家,比上年增加27家;施工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31.89萬平方米,增長21.0%;竣工房屋面積136.62萬平方米,增長27.0%。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80.52億元,比上年增長8.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61.59億元,增長5.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9.91億元,增長5.3%;金融業增加值271.46億元,下降1.1%;房地產業增加值276.13億元,增長3.9%;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372.00億元,增長8.4%,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40.28億元,增長11.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174.23億元,增長0.8%。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1357.68億元,增長21.1%。

全年公路貨運量16365.04萬噸,比上年增長7.7%,公路貨運周轉量201.70億噸公里,增長7.8%;公路客運量213.84萬人次,下降10.2%,公路客運周轉量2.73億人公里,下降8.0%。
年末全市機動汽車保有量153.0萬輛,比上年增加7.4萬輛。其中,載客汽車保有量140.5萬輛,增加6.8萬輛;載貨汽車保有量8.1萬輛,增加0.2萬輛;專項作業車保有量2281輛,減少1輛。
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26.90億元,增長8.79%。其中,快遞業務收入21.16億元,增長12.28%。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2.36億件,增長21.23%。其中,快遞業務量(不包含郵政公司包裹業務)1.64億件,增長35.10%。年末全市移動電話用戶總數468.79萬戶,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166.99萬戶,5G移動電話用戶278.66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130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71.20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7.97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439.48萬戶,減少13.1萬戶。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5.00億元,比上年增長5.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25.76億元,增長5.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9.25億元,增長5.5%。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1094.41億元,增長4.8%;餐飲收入170.59億元,增長7.5%。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8.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下降5.6%,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下降1.2%,汽車類零售額增長10.8%。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226.67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出口額127.89億元,增長8.3%;進口額98.78億元,增長31.3%。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9.0%。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9.1%,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0.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9.9%。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1.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6.3%。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21.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9.3%。按項目隸屬關系分,地方項目投資增長37.3%,中央項目投資增長59.9%。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9.8%。其中,住宅投資增長29.3%;辦公樓投資下降63.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23.5%。商品房銷售面積186.1萬平方米,下降0.9%;商品房銷售額194.4億元,下降4.6%。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5.12億元,比上年增長7.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1.61億元,比上年下降1.9%。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9396.85億元,比年初增長4.6%。其中,住戶存款余額4336.42億元,比年初增長11.1%;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2629.15億元,比年初下降3.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1665.15億元,比年初增長2.8%。其中,住戶貸款余額2161.10億元,比年初增長3.7%;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9488.70億元,比年初增長2.8%。住戶貸款中,短期貸款余額410.06億元,比年初增長1.3%;中長期貸款余額1751.04億元,比年初增長4.2%。
2024年末全市保險機構共有44家,和上年數量持平。全市實現保費收入166.15億元,同比增長7.5%,累計賠付67.44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1.54億元,同比增長14.2%,累計賠付35.10億元,同比下降2.7%;人身險保費收入114.62億元,同比增長4.8%,累計賠付32.34億元,同比增長22.3%。
八、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22元,比上年增長4.9%,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3868元,增長4.5%。
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40元,比上年增長4.3%。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33304元,增長5.4%;經營凈收入10392元,增長5.1%;財產凈收入5288元,下降0.3%;轉移凈收入10556元,增長2.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267元,增長3.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6元,增長5.4%。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9899元,增長5.5%;經營凈收入12581元,增長5.5%;財產凈收入1104元,增長2.6%;轉移凈收入3312元,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877元,增長7.5%。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4.6%,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2%,分別比上年下降0.2個和0.1個百分點。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9.69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1.68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42.2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2.1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8.9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57.27萬人。
年末全市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96162戶,受益人數151397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資金79334.4萬元。其中,城市低保對象8186戶,受益人數11235人,發放低保資金9318.5萬元;農村低保對象87976戶,受益人數140162人,發放低保資金70015.9萬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財政科學技術支出10.04億元,比上年增長22.2%,科技重大項目支出1.88億元,爭取國家及自治區支持資金6.22億元,項目565項。年內專利授權量7855件,增長29.47%,占自治區專利授權總量的30.5%。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人數8.43萬人,比上年增加0.08萬人,在校生人數28.21萬人,增長1.5%,畢業生人數7.65萬人,下降2.0%;年末共有普通中學122所,招生人數5.37萬人,增長5.75%,在校生人數15.65萬人,增長4.13%,畢業生人數4.79萬人,下降3.21%;年末共有小學186所,招生人數3.15萬人,下降15.83%,在校生人數20.76萬人,增長0.13%,畢業生人數3.18萬人,增長9.40%;年末共有幼兒園422所,在園幼兒6.96萬人,下降0.43%。
十、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29個。全市擁有廣播電視臺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8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85%。
全年累計接待國內旅游人數5534.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60.87億元。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333個。其中,醫院122個,擁有床位數23273張。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7808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5874人。
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21個,體育館19個,室內游泳池(館)50個。
十一、資源、環境
初步統計,全年總用水量9.86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5.81億立方米;工業用水1.12億立方米;生活用水2.19億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0.74億立方米。
初步統計,全年完成退化草原修復面積34.5萬畝。其中,中幼林撫育23萬畝,人工種草面積49.7萬畝,退化林修復25.87萬畝。全市森林面積406.87萬畝,森林覆蓋率15.7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累計發電75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慢于上年增速13.1個百分點。其中,清潔能源(風電、水電和太陽能發電)發電9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4%。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為13.2%,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
全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優良空氣天數312天,比上年增加20天。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業企業。
4.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是指年末從業人員20人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和年末從業人員60人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
5.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口徑。
7.城市建設數據均為統計快報數據,最終數據以全國城市(縣城)建設統計年報為準。
8.衛生數據均為國家衛生統計信息網絡直報系統上報數,最終數據以國家和自治區反饋數為準。
9.經濟作物數據均為統計上報數。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價格指數、人民生活、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糧食產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呼和浩特調查隊;農牧業機械總動力數據來自市農牧局;對外貿易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路客貨運量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機動汽車數據來自市公安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話互聯網數據來自通信管理局;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旅游數據、電視、廣播數據來自市文化旅游廣電局;財政、科學技術支出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內蒙古監管局;醫療保障數據來自醫療保障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自治區教育廳;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生活保障數據來自市民政局;水資源數據來自市水務局;林業數據來自市林業和草原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呼和浩特市紀委監委舉報電話:(0471)12388-2 網上舉報:neimeng.12388.gov.cn 郵編:010010 接訴即辦(投訴熱線):0471-12345
收藏成功,可以進入"用戶中心"進行查看!
呼和浩特市2024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呼和浩特市統計局
(2025年4月3日)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抓國家、自治區支持呼和浩特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穩預期、促發展,推動經濟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于全國省會城市、百強城市和全區各盟市靠前位次,首府發展能級持續提升。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107.08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3.34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284.25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2649.49億元,增長6.6%。三次產業比例為4.2:31.3:64.5。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6%、25.4%和71.0%。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3400元,比上年增長4.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63.9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8.10萬人,鄉村人口65.8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1.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男性人口185.21萬人,女性人口178.7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40萬人,出生率為6.62‰;死亡人口2.25萬人,死亡率為6.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
表1? ? ? ? ? 2024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21萬人,比上年增加0.09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41萬人。
全年全市主城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1%。分類別看,交通通信類下降1.9%,食品煙酒類下降1.8%,教育文化娛樂類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4.4%,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7.5%,衣著類上漲3.2%,醫療保健類上漲1.7%,居住類下降0.5%。


表2?2024年全市主城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二、農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55.35萬畝,比上年增長0.44%。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9.8萬畝,增長1.19%;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5.55萬畝,下降1.19%。糧食總產量194.9萬噸,比上年增長3.0%;油料產量6.55萬噸,下降27.12%;甜菜產量19.56萬噸,增長80.7%;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9.11萬噸,增長14.1%;水果(含果用瓜)產量12.19萬噸,增長16.18%。
年末全市農牧業機械總動力337.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34.2%,制造業增長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0.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1.0%,股份制企業增長7.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8.4%,私營企業增長11.1%。分行業看,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7%,煙草制品業下降1.6%,造紙和紙制品業增長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9.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7.7%,醫藥制造業增長13.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30.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4%。
表3?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增加值增長速度

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發電量755.1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7%;飼料111.20萬噸,下降18.0%;乳制品246.54萬噸,增長1.0%;卷煙181.50億支,增長0.3%;原油加工量435.01萬噸,下降4.4%;燒堿(折純)26.96萬噸,增長3.0%;水泥435.44萬噸,下降14.0%;單晶硅26.89萬噸,增長5.3%;原鋁(電解鋁)28.50萬噸,增長1.0%。
表4? 2024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3820.60億元,比上年增長9.9%;利潤總額259.40億元,下降14.3%;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9.1%。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9%。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或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91家,比上年增加27家;施工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31.89萬平方米,增長21.0%;竣工房屋面積136.62萬平方米,增長27.0%。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80.52億元,比上年增長8.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61.59億元,增長5.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9.91億元,增長5.3%;金融業增加值271.46億元,下降1.1%;房地產業增加值276.13億元,增長3.9%;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372.00億元,增長8.4%,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40.28億元,增長11.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174.23億元,增長0.8%。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1357.68億元,增長21.1%。

全年公路貨運量16365.04萬噸,比上年增長7.7%,公路貨運周轉量201.70億噸公里,增長7.8%;公路客運量213.84萬人次,下降10.2%,公路客運周轉量2.73億人公里,下降8.0%。
年末全市機動汽車保有量153.0萬輛,比上年增加7.4萬輛。其中,載客汽車保有量140.5萬輛,增加6.8萬輛;載貨汽車保有量8.1萬輛,增加0.2萬輛;專項作業車保有量2281輛,減少1輛。
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26.90億元,增長8.79%。其中,快遞業務收入21.16億元,增長12.28%。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2.36億件,增長21.23%。其中,快遞業務量(不包含郵政公司包裹業務)1.64億件,增長35.10%。年末全市移動電話用戶總數468.79萬戶,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166.99萬戶,5G移動電話用戶278.66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130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71.20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7.97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439.48萬戶,減少13.1萬戶。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5.00億元,比上年增長5.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25.76億元,增長5.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9.25億元,增長5.5%。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1094.41億元,增長4.8%;餐飲收入170.59億元,增長7.5%。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8.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下降5.6%,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下降1.2%,汽車類零售額增長10.8%。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226.67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出口額127.89億元,增長8.3%;進口額98.78億元,增長31.3%。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9.0%。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9.1%,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0.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9.9%。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1.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6.3%。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21.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9.3%。按項目隸屬關系分,地方項目投資增長37.3%,中央項目投資增長59.9%。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9.8%。其中,住宅投資增長29.3%;辦公樓投資下降63.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23.5%。商品房銷售面積186.1萬平方米,下降0.9%;商品房銷售額194.4億元,下降4.6%。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5.12億元,比上年增長7.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1.61億元,比上年下降1.9%。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9396.85億元,比年初增長4.6%。其中,住戶存款余額4336.42億元,比年初增長11.1%;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2629.15億元,比年初下降3.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1665.15億元,比年初增長2.8%。其中,住戶貸款余額2161.10億元,比年初增長3.7%;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9488.70億元,比年初增長2.8%。住戶貸款中,短期貸款余額410.06億元,比年初增長1.3%;中長期貸款余額1751.04億元,比年初增長4.2%。
2024年末全市保險機構共有44家,和上年數量持平。全市實現保費收入166.15億元,同比增長7.5%,累計賠付67.44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1.54億元,同比增長14.2%,累計賠付35.10億元,同比下降2.7%;人身險保費收入114.62億元,同比增長4.8%,累計賠付32.34億元,同比增長22.3%。
八、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22元,比上年增長4.9%,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3868元,增長4.5%。
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40元,比上年增長4.3%。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33304元,增長5.4%;經營凈收入10392元,增長5.1%;財產凈收入5288元,下降0.3%;轉移凈收入10556元,增長2.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267元,增長3.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6元,增長5.4%。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9899元,增長5.5%;經營凈收入12581元,增長5.5%;財產凈收入1104元,增長2.6%;轉移凈收入3312元,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877元,增長7.5%。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4.6%,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2%,分別比上年下降0.2個和0.1個百分點。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9.69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1.68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42.2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2.1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8.9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57.27萬人。
年末全市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96162戶,受益人數151397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資金79334.4萬元。其中,城市低保對象8186戶,受益人數11235人,發放低保資金9318.5萬元;農村低保對象87976戶,受益人數140162人,發放低保資金70015.9萬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財政科學技術支出10.04億元,比上年增長22.2%,科技重大項目支出1.88億元,爭取國家及自治區支持資金6.22億元,項目565項。年內專利授權量7855件,增長29.47%,占自治區專利授權總量的30.5%。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人數8.43萬人,比上年增加0.08萬人,在校生人數28.21萬人,增長1.5%,畢業生人數7.65萬人,下降2.0%;年末共有普通中學122所,招生人數5.37萬人,增長5.75%,在校生人數15.65萬人,增長4.13%,畢業生人數4.79萬人,下降3.21%;年末共有小學186所,招生人數3.15萬人,下降15.83%,在校生人數20.76萬人,增長0.13%,畢業生人數3.18萬人,增長9.40%;年末共有幼兒園422所,在園幼兒6.96萬人,下降0.43%。
十、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29個。全市擁有廣播電視臺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8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85%。
全年累計接待國內旅游人數5534.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60.87億元。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333個。其中,醫院122個,擁有床位數23273張。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7808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5874人。
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21個,體育館19個,室內游泳池(館)50個。
十一、資源、環境
初步統計,全年總用水量9.86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5.81億立方米;工業用水1.12億立方米;生活用水2.19億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0.74億立方米。
初步統計,全年完成退化草原修復面積34.5萬畝。其中,中幼林撫育23萬畝,人工種草面積49.7萬畝,退化林修復25.87萬畝。全市森林面積406.87萬畝,森林覆蓋率15.7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累計發電75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慢于上年增速13.1個百分點。其中,清潔能源(風電、水電和太陽能發電)發電9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4%。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為13.2%,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
全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優良空氣天數312天,比上年增加20天。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業企業。
4.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是指年末從業人員20人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和年末從業人員60人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
5.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口徑。
7.城市建設數據均為統計快報數據,最終數據以全國城市(縣城)建設統計年報為準。
8.衛生數據均為國家衛生統計信息網絡直報系統上報數,最終數據以國家和自治區反饋數為準。
9.經濟作物數據均為統計上報數。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價格指數、人民生活、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糧食產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呼和浩特調查隊;農牧業機械總動力數據來自市農牧局;對外貿易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路客貨運量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機動汽車數據來自市公安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話互聯網數據來自通信管理局;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旅游數據、電視、廣播數據來自市文化旅游廣電局;財政、科學技術支出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內蒙古監管局;醫療保障數據來自醫療保障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自治區教育廳;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生活保障數據來自市民政局;水資源數據來自市水務局;林業數據來自市林業和草原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Mac用戶使用Command+S保存)
是否“確認”跳轉到登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