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組織的“完成‘十四五’規劃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踐行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繪制現代化宏偉藍圖”專場在呼和浩特市召開。
發布會上介紹,5年來,內蒙古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在復雜變局中保持戰略定力,經濟底盤更穩、韌性更強、活力更足,高質量發展實現“三個新躍升”,現代化建設根基更加牢固。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內蒙古經濟實力接連邁上關鍵臺階,體現在“總量跨越、增速穩健、人均提升、投資強勁”四個方面。從總量看,自2021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后,自治區經濟總量持續攀升,2024年更是突破2.6萬億,時隔5年重新回到全國中游;從速度看,“十四五”前4年GDP年均增速6.1%,比全國高0.6個百分點,保持了穩健增長;從人均看,2024年人均GDP突破11萬元大關,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5倍;再看投資,2022—2024年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增速排名從2020年的全國倒數第3位躍升至正數第2位,一大批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項目、惠及千家萬戶的優質工程集中落地,為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創新驅動實現新躍升。內蒙古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厚植創新沃土,“科技興蒙”行動深入實施,2022年,內蒙古科技創新能力綜合水平首次進入全國中等創新地區行列,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產業創新這些關鍵指標增速都沖進全國前10。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容量構網型儲能樣機、全國首臺“零碳排放”重型礦用卡車、首套煤礦5G智能控制終端等,國內首條年產20萬噸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生產線全線貫通,全球最大綠色氫氨項目在赤峰實現100%綠電制氫,全球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稀土冶煉分離項目在包頭投入運行,全球最大BDO一體化生產基地在烏海加速建設,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產業結構優化實現新躍升。內蒙古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梁八柱”基本確立。能源保供彰顯擔當,全力釋放煤炭優質產能,煤炭年產量穩定在10億噸以上,外送占比穩定在60%以上,保障了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省份的煤炭供應;外送電量占比穩定在40%以上、占全國外送電量六分之一以上,連續20年居全國首位,“溫暖千座城,點亮萬家燈”。新能源發展跑出“加速度”,搶抓“雙碳”機遇,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全球最大規模的“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在庫布其沙漠深處拔地而起;烏蘭察布“草原云谷”不僅匯聚數據,更成為綠電消納的典范;全國首個萬噸級新能源制氫項目在鄂爾多斯成功投產,打通了“綠電”到“綠氫”的轉化鏈條。2024年底,自治區新能源總裝機達到1.35億千瓦、超過火電裝機,新能源新增裝機、總裝機、發電量均穩居全國第一。戰略資源韌性持續增強,新發現鐵、金、鋰、錫等9種大中型礦產地42處,包頭稀土高新區加速向“世界稀土之都”邁進,稀土新材料產值占全國比重持續領先,產業鏈不斷向下游高附加值環節延伸。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質增效,在糧食安全、肉類供給、奶業振興等多個領域展現新作為,綠色、有機、純天然的“蒙”字標產品市場美譽度和競爭力與日俱增。2024年,糧食產量達到820億斤,全國排名第六,可滿足4億人1年的口糧消費;牛奶產量全國第一,伊利、蒙牛兩大世界級乳企引領發展,實現了“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牛羊肉產量穩居全國首位,“錫林郭勒羊”“科爾沁牛”成為高品質生活的代名詞;全國近一半的羊絨出自內蒙古。農業從種植到收割九成靠機械完成,在巴彥淖爾國家級農高區,無人機精準高效作業,硬質小麥實現了從優質品種培育到高端面粉、烘焙食品的全產業鏈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精心謀劃了10大產業集群、21條產業鏈,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蹄疾步穩;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加速布局,算力和智算規模居全國首位,生物醫藥、現代裝備制造、低空經濟不斷拓展新賽道,新質生產力正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呼和浩特市紀委監委舉報電話:(0471)12388-2 網上舉報:neimeng.12388.gov.cn 郵編:010010 接訴即辦(投訴熱線):0471-12345
收藏成功,可以進入"用戶中心"進行查看!
11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組織的“完成‘十四五’規劃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踐行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繪制現代化宏偉藍圖”專場在呼和浩特市召開。
發布會上介紹,5年來,內蒙古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在復雜變局中保持戰略定力,經濟底盤更穩、韌性更強、活力更足,高質量發展實現“三個新躍升”,現代化建設根基更加牢固。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內蒙古經濟實力接連邁上關鍵臺階,體現在“總量跨越、增速穩健、人均提升、投資強勁”四個方面。從總量看,自2021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后,自治區經濟總量持續攀升,2024年更是突破2.6萬億,時隔5年重新回到全國中游;從速度看,“十四五”前4年GDP年均增速6.1%,比全國高0.6個百分點,保持了穩健增長;從人均看,2024年人均GDP突破11萬元大關,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5倍;再看投資,2022—2024年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增速排名從2020年的全國倒數第3位躍升至正數第2位,一大批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項目、惠及千家萬戶的優質工程集中落地,為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創新驅動實現新躍升。內蒙古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厚植創新沃土,“科技興蒙”行動深入實施,2022年,內蒙古科技創新能力綜合水平首次進入全國中等創新地區行列,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產業創新這些關鍵指標增速都沖進全國前10。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容量構網型儲能樣機、全國首臺“零碳排放”重型礦用卡車、首套煤礦5G智能控制終端等,國內首條年產20萬噸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生產線全線貫通,全球最大綠色氫氨項目在赤峰實現100%綠電制氫,全球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稀土冶煉分離項目在包頭投入運行,全球最大BDO一體化生產基地在烏海加速建設,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產業結構優化實現新躍升。內蒙古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梁八柱”基本確立。能源保供彰顯擔當,全力釋放煤炭優質產能,煤炭年產量穩定在10億噸以上,外送占比穩定在60%以上,保障了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省份的煤炭供應;外送電量占比穩定在40%以上、占全國外送電量六分之一以上,連續20年居全國首位,“溫暖千座城,點亮萬家燈”。新能源發展跑出“加速度”,搶抓“雙碳”機遇,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全球最大規模的“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在庫布其沙漠深處拔地而起;烏蘭察布“草原云谷”不僅匯聚數據,更成為綠電消納的典范;全國首個萬噸級新能源制氫項目在鄂爾多斯成功投產,打通了“綠電”到“綠氫”的轉化鏈條。2024年底,自治區新能源總裝機達到1.35億千瓦、超過火電裝機,新能源新增裝機、總裝機、發電量均穩居全國第一。戰略資源韌性持續增強,新發現鐵、金、鋰、錫等9種大中型礦產地42處,包頭稀土高新區加速向“世界稀土之都”邁進,稀土新材料產值占全國比重持續領先,產業鏈不斷向下游高附加值環節延伸。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質增效,在糧食安全、肉類供給、奶業振興等多個領域展現新作為,綠色、有機、純天然的“蒙”字標產品市場美譽度和競爭力與日俱增。2024年,糧食產量達到820億斤,全國排名第六,可滿足4億人1年的口糧消費;牛奶產量全國第一,伊利、蒙牛兩大世界級乳企引領發展,實現了“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牛羊肉產量穩居全國首位,“錫林郭勒羊”“科爾沁牛”成為高品質生活的代名詞;全國近一半的羊絨出自內蒙古。農業從種植到收割九成靠機械完成,在巴彥淖爾國家級農高區,無人機精準高效作業,硬質小麥實現了從優質品種培育到高端面粉、烘焙食品的全產業鏈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精心謀劃了10大產業集群、21條產業鏈,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蹄疾步穩;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加速布局,算力和智算規模居全國首位,生物醫藥、現代裝備制造、低空經濟不斷拓展新賽道,新質生產力正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Mac用戶使用Command+S保存)
是否“確認”跳轉到登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