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
政府網站內容建設和安全管理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企業、事業單位:
現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政府網站內容建設和安全管理的實施意見》(內政辦發〔2014〕131號,以下簡稱《意見》)轉發給你們,并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請一并貫徹落實。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各委、辦、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進一步推動我市政府網站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起與政府履職相適應的電子政務體系,有效服務于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法治政府建設。
一、加強領導,提高重視,落實責任。各地區、各部門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加強政府網站形象建設維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應進一步提高認識,把辦好網站放在本部門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的原則,強化管理和責任,確保網站管理工作落實到人,做到不辦則以,辦則有人管、能管好。
二、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提升政府網站運維建設。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健全網站運行維護管理的各項機制,包括內容發布審核機制、保密審查機制、本地區、本部門信息公開指南和公開目錄更新完善機制、安全運行維護機制等;還要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要求,合理安排網站的人員、資金、技術投入,確保運維機制正常運轉,網站的各項維護工作有效落地。
三、全面梳理,打牢基礎。各地區、各部門要經常性地開展政府信息梳理工作,按照“職能-業務-信息-要素-保障”的流程開展規范性梳理。根據本部門職能定位,明確信息來源,明確各項業務對應的信息類別、保密程度。確保政府信息公開的完整性、有效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嚴肅性,實現政府信息與職能、業務、崗位的對應匹配。
四、牢固樹立信息公開是維護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第一要務。各地區、各部門要對本單位網站信息更新的頻率、更新的數量、更新的質量負總責,尤其是社會關切的與百姓利益休戚相關的諸如辦事指南、網上辦事、政務信息公開、熱點回應等信息的公開更要成為網站的重點,改善提升呼和浩特市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呼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將同期開展我市政府網站普查活動,力爭在一年內實現我市各地區、各部門政府網站合格達標。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
加強政府網站內容建設和安全管理的實施意見
內政辦發〔2014〕131號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機制的意見》(中辦發〔2014〕2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4〕57號)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加強黨政機關網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網辦發文〔2014〕1號)精神,切實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和安全管理工作,將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強網站安全管理等重要部署落到實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切實增強辦好政府網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互聯網時代,政府網站肩負著占據主動權、掌握話語權的重要使命,是打牢政府施政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的新渠道,是政府履職的新平臺,各地區、各部門要站在打造創新政府、廉潔政府、責任政府的高度認識辦好政府網站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隨著承載業務量的不斷增加,涉及政務信息、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的內容逐漸增多,政府網站已成為不法分子和各種犯罪組織重點攻擊的對象,安全管理面臨巨大挑戰。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性、緊迫性,保持清醒頭腦,采取有效措施,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及時、準確、有效的政府信息發布、互動交流和公共服務平臺。
二、抓住工作重點和關鍵環節,把政府網站內容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近年來,我區政府網站建設和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也存在信息公開和內容更新不及時、回應關切不充分、在線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個別網站成為“僵尸網站”、“睡眠網站”,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和權威性。針對政府網站存在的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加以解決。
(一)及時準確發布權威信息。
發布政府權威信息是政府網站的首要職責。要完善信息發布機制,通過獨家發布、轉載發布、聯合發布,及時報道重要政務活動、重大政策措施。強化重點信息公開工作,做到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滿足公眾的知情權。
各級政府網站要及時轉載鏈接中國政府網、自治區政府門戶網站的重要信息,把國家和自治區的重要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原原本本地傳播出去。制定和完善信息發布的內容清單,明確日常發布、定期發布和隨時發布的類別、時限和主體,確保發布的信息量和更新速度。
(二)深入淺出做好政策解讀。
緊緊圍繞社會熱點,擺事實,講道理,把重大政策的基本內容、精神實質講清楚,把與公眾的利益關系講明白。創新政策解讀形式,邀請專家學者、實際工作人員、第三方研究機構等多角度多側面解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政策講透講活。
(三)跟蹤輿情回應社會關切。
重大輿情是社會情緒的集中反應,反映了公眾強烈的利益訴求。政府網站要跟蹤輿情,建立分級響應機制。對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重大突發事件、應急事件,要在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和工作處理動態信息。對一般輿情納入關注視野,冷靜處理,減少影響。提高回應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邀請相關部門通過政府網站做出回應,防止對涉及公眾重大利益的事務避而不談或言不及義。
(四)加強與公眾的互動交流。
政府網站要通過領導信箱、政府熱線、網上調查等形式為公眾提供發言臺。政府在出臺涉及民生問題的重大決策前,要通過建言獻策、意見征集、網上聽證等方式廣泛調研,聽取公眾意見建議。政策出臺后,要邀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公眾代表解讀討論,答疑解惑。主動選擇一些問題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對網民提出的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應在一定期限內予以反饋,暫緩辦理或無法辦理的應給予說明。
(五)運用新媒體技術豐富表現形式。
及時跟蹤吸納網絡新技術、新業務,拓展網站新業態,形成立體化、多渠道傳播格局。鼓勵運用數字化、圖表化、可視化方式制作網絡產品,使政府網站變得輕松、親切、活潑。緊緊把握公眾需求變化,深入研究網站內容的呈現藝術,做好網站欄目規劃、內容分類、頁面設計、展示方式,采用智能推送技術,把群眾最喜歡、社會最關注的內容突顯出來。
三、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為信息內容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各級政府辦公廳(室)是行政運轉中樞,要切實承擔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組織領導的核心作用。
(一)建立健全協調聯動工作機制。
按照各地區、各部門職責分工,統籌各地區、各部門向政府網站提供信息,形成可持續、高質量的信息來源。對于涉及多部門、跨部門的事務,要明確牽頭部門和協作部門,把任務分解到具體單位,做到職責到人。對于需要把握的重點內容應建立點對點的提示機制,對一些復雜敏感信息要統籌發布和解讀。
(二)完善網站運行制度規范。
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各級財政要把政府網站內容保障和運行維護等經費列入預算,并保證逐步有所增加。政府網站經費中要安排相應的部分,用于信息采編、政策解讀、互動交流、回應關切等工作,向聘用的信息員、聯絡員等支付勞動報酬或稿費。
各地區、各部門要規范工作流程,嚴格采集、審核、報送、復制、傳遞等環節程序,確保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完整、準確、及時。建立制度化、常態化的評估督查制度,鼓勵邀請第三方機構對政府網站進行評估。理順與外包單位的關系,明確權利義務,做到以我為主、外包為輔。
(三)完善政府網站管理體制。
政府網站管理體系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層級:中央一級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我區的政府網站管理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牽頭。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室)和各部門辦公室負責本地區、本部門的政府網站管理。要加強政府網站建設的統籌規劃和資源共享,提倡各地區采取集約化模式建設政府網站,旗縣級政府各部門和蘇木鄉鎮政府機關原則上不單獨建設政府網站。國務院辦公廳將從2015年1月開始在全國開展一次政府網站普查活動,計劃利用3至6個月時間使各省(區、市)的政府網站合格達標。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將同期開展我區的政府網站普查活動,力爭在一年內使各盟市、旗縣級政府網站合格達標,合格的網站力爭在一年內把內容遷移到上一級政府網站技術平臺。
四、克服麻痹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政府網站安全管理
(一)嚴格政府機關網站的開辦審核,建立和規范標識制度。
規范政府網站域名和名稱,政府機關網站應使用“.gov.cn”、“.政務.cn”或“.政務”為結尾的域名并及時備案。政府網站標識應當按照要求放置,非政府機關網站不得使用。
(二)嚴格政府網站信息發布、轉載和鏈接管理。
各地區、各部門要建立健全網站信息發布審核和保密審查制度,明確程序,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建立記錄檔案,確保信息內容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內部敏感信息。信息發布要充分考慮各種信息之間的關聯性,防止由于數據匯聚泄露國家秘密或內部敏感信息。政府網站原則上不開辦對社會開放的論壇等服務,不得發布廣告等經營性信息。加強網站鏈接管理,定期檢查鏈接的有效性和適用性。
(三)強化政府網站應用安全管理。
積極利用新技術提升政府網站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考慮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和隱患。網站開通或新增欄目、功能前要進行安全評估。加強對網站系統軟件、管理軟件、應用軟件的安全配置管理,做好防護工作,消除安全隱患。加強政府網站中重要政務信息、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的保護,防止未經授權使用、修改和泄露。
(四)加強政府機關電子郵件安全管理。
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要利用本單位網站郵箱等專門電子郵件系統處理業務工作。嚴禁通過互聯網電子郵箱辦理涉密業務,存儲、處理、轉發國家秘密信息和重要敏感信息。
(五)加強政府網站技術防護體系建設。
各地區、各部門在規劃建設政府機關網站時,應按照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的要求,參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建立以網頁防篡改、域名防劫持、網站防攻擊以及密碼技術、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安全審計等為主要措施的網站安全防護體系。切實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等制度要求,做好網站定級、備案、建設、整改和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政府網站安全應急預案,強化技能訓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合理建設和利用社會專業災備設施,做好網站災備工作。
(六)加強對政府機關網站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的原則,切實承擔起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的安全管理責任,指定分管領導,明確負責網站的機構和人員。要積極選拔調配一批具備較強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從事政府網站工作,保證政府網站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