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一號)'>

——呼和浩特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
呼和浩特市統計局
呼和浩特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3月20日)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和《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17〕53號)要求,我市開展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18年度,普查對象是全市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在自治區經普辦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各旗縣區、開發區、各部門和各級普查機構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廣大普查員兩年來的艱苦努力以及全市范圍內普查對象的積極參與配合下,全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完成了單位清查、現場登記、事后質量抽查、數據匯總評估等各項任務,取得重大成果和顯著成效。
一、組織領導有力,綜合保障到位
2018年8月,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玉同志擔任組長的呼和浩特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統計局,由30個部門組成。按照“全市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實施原則,全市鄉鎮、街道和旗縣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相關部門均建立普查機構,為普查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各級人民政府全面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做到人員到位、措施到位、經費到位。參與普查工作的相關部門積極主動履職,充分發揮各自職能,提供多方保障,確保普查的順利實施。
二、普查目標明確,取得成效顯著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市情市力調查。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市3423名基層普查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對全市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抽取的個體經營戶逐一入戶完成數據采集。通過這次普查,既摸清了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全市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也掌握了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了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準確反映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
三、采用科學方法,普查內容全面
按照“確保質量、改革創新、突出重點、依法普查、共享成果”的原則,借鑒歷次普查經驗,切實加強與自治區經普辦匯報對接,著力提高普查的科學性、規范性。認真貫徹執行《內蒙古自治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實施方案》和《內蒙古自治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處理實施細則》等實施辦法,確保全市經濟普查工作有序開展。全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采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對全市轄區內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個體經營戶進行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后,對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在其主要經營活動所在地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建筑業法人單位在其注冊地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數量眾多的個體經營戶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在其主要經營活動所在地進行樣本登記。普查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能源生產與消費情況、生產能力、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交易情況等,根據不同普查對象,分別設置了一套表單位普查表、非一套表單位普查表、個體經營戶普查表和部門普查表。
四、創新普查方式,提升普查效率
為減輕調查對象負擔,提高工作效率,這次普查積極應用“五證合一”改革成果,大力提高部門參與程度。在清查階段,積極利用部門行政記錄和業務資料,收集、整理了21個部門的單位名錄信息,合并生成清查底冊;在普查登記階段,通過比對部門數據,多次進行查疑補漏。同時,全面提高普查數據采集信息化水平,全面使用手持移動終端(PAD)采集數據,廣泛應用行業代碼自動識別賦碼技術,普查數據生產全過程實行電子化、網絡化,大大提高了數據采集處理效率。
五、強化執法監督,堅持依法普查
各級普查機構和廣大普查人員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嚴格履行獨立普查、獨立報告職責,依法保護普查對象資料。通過建立健全普查數據質量追溯和問責機制,加大普查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普查執法監督貫穿普查工作始終,對普查中發現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堅決杜絕人為干擾普查工作的現象,確保普查工作依法進行。
六、質量控制得力,數據真實可信
全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實行全過程數據質量控制。各級普查機構狠抓源頭數據質量,實時監控普查數據采集、上報。加強入戶數據核實與業務指導,開展源頭數據自查與抽查,堅持聯動審核,及時消除差錯,確保普查數據真實可靠。為檢驗各旗縣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普查數據質量,市經普辦組織開展了“四經普”事后質量抽查,對全市10個樣本普查小區、476戶調查單位進行了抽查;配合自治區經普辦抽查樣本小區40個、1996戶調查單位,抽查結果符合普查數據質量控制要求。2019年6月16日至6月21日,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事后質量抽查組對我市玉泉區、武川縣137家單位(法人、產業活動單位、個體戶)開展了事后質量抽查,抽查組對全市普查數據質量給予充分肯定。
總體來看,全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充分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普查全程公開透明,全面摸清了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能夠真實反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態,達到了預期目標。普查結果顯示2018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41993個,與2013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增長120.85%;從業人員68.28萬人;產業活動單位48133個,增長103.91%;個體經營戶137204個,從業人員28.5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