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全市鼠疫防控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各企業、事業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加強全市鼠疫防控能力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加強全市鼠疫防控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為進一步提升全市鼠疫防控能力,加強鼠防人才及專業隊伍建設,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全區鼠疫防控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內政發〔2020〕13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鼠疫防控的決策部署,堅持預防為主,以完善鼠疫監測體系、加強鼠防隊伍建設、加強鼠防人才培養為重點,落實關口前移,大力完善全市應急演練培訓基地建設,逐步建立鼠防體系建設、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我市鼠疫防控應急處置能力,為維護首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打造健康首府提供堅實保障。
二、工作目標
到2021年底,在現有基礎上,全市鼠疫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市、旗縣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總量基本適應工作需求;全市鼠防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鼠疫應急演練培訓基地實驗室建設符合自治區標準和生物安全相關要求;鼠防工作所需設備、個人裝備、防護物資、工作車輛等滿足工作需要,全市鼠防監測檢測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明顯提升。
三、工作任務及實施步驟
(一)完善鼠疫監測體系。2021年6月底前,市鼠疫監測應急演練培訓基地要按要求配齊實驗室檢測設備、現場應急處置設備、人員裝備、辦公設施用品、交通工具等,確保滿足日常監測工作需要(詳見附件)。
(二)健全鼠防專業機構。市、旗縣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結合轄區和本單位實際,合理設置鼠防工作崗位,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川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有鼠防科室,其他旗縣區要有相應科室明確鼠防工作職能。
(三)建立鼠防專業隊伍。2020年底前,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川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鼠防科室要根據工作實際,按照不低于5人的標準配備鼠防專職人員,其中至少2名實驗室檢測人員,3名野外監測人員,其他旗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根據工作需要,至少配備2名鼠防工作人員。
到2020年底前,各旗縣區要按照《內蒙古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管理辦法》(內機編辦發〔2017〕241號)要求,按照現有核定編制空編量的60%,為各旗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補足人員;到2021年6月底前,在編辦核準的空編使用計劃內,采取公開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和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相結合的方式,盡快為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照工作需求配備工作人員。
(四)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實施全員鼠防培訓計劃,每年至少組織全部在職在崗人員,每進行一次鼠疫防治知識培訓,并將培訓結果作為崗位聘任、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切實提升全市鼠防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旗縣區疾控中心可根據實際需要,采取脫產進修的形式,每年選送5—10人赴上級相關專業機構,或者其他鼠防工作先進地區進行3—6個月的業務學習,不斷提升鼠防專業隊伍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
(五)完善工作激勵機制。各旗縣區要高度重視鼠防工作,切實關愛鼠防工作人員,嚴格落實衛生防疫津貼和工作補助政策,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調整衛生防疫津貼標準的通知》(人社部發〔2020〕13號)和《關于建立傳染病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的通知》(人社部規〔2016〕4號)規定,落實相關津補貼。要按規定對長期在鼠防一線工作、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對取得科研成果、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的工作人員給予獎勵,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專業技術職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視鼠疫防控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將鼠防隊伍建設、人才培養、鼠防能力提升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各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共同研究解決制約鼠防專業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瓶頸問題,共同推進鼠防能力建設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市財政要將市級鼠防經費納入預算,保障我市鼠疫監測與應急演練培訓基地運轉。各旗縣區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67號)和自治區有關要求,建立健全鼠防經費長效投入機制,依法落實各項衛生防疫津貼和臨時性工作補助,切實提高鼠防人員的待遇。
(三)強化督促指導。各旗縣區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鼠防能力建設計劃,明確任務和完成時限并盡快組織實施。
附件:內蒙古自治區鼠疫監測站建設標準(試行)
附件
內蒙古自治區鼠疫監測站建設標準
(試行)
為加強全區鼠疫監測工作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鼠疫野外監測條件,提高鼠疫監測能力和水平,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標準。
一、選址要求
(一)建站選址應滿足生物安全的需要。實驗室周圍盡可能不要規劃建設居民區、工業生產區、農田耕作區等群眾生產、生活活動聚集區。
(二)建站地址最好位于鼠疫監測區域內,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監測工作的需要。如在監測區域內建站工作生活所需無法保障,則建站選址應盡量靠近監測工作區域。
(三)建站選址應當能夠提供可靠的工作生活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具備交通和通訊保障條件,如通電(220v)、通水、通網等。
(四)整個監測站應建防護圍墻與外界隔離。
二、基礎設施
(一)應急演練培訓基地。
1.盟市級鼠疫應急演練培訓基地建設面積不少于650m2。
2.宿舍:滿足30人以上住宿,具備衛生間、淋浴設施等基本生活設施。
3.廚房、餐廳:建設40m2以上,具備50人同時就餐條件。
4.辦公區域:至少30m2以上,具備6人辦公條件,有網絡、電腦、打印機。
5.會議室:建設100m2以上,滿足至少50人的會議,具備多媒體等條件。
6.物資儲備室:至少30m2,存放鼠夾、鼠藥等物資。
7.污水處理建設:應當在實驗室附近建專用排污滲井,實驗室污水經消毒處理后方可排放,不得排入生活污水管網。
8.垃圾處理建設:選擇建焚燒爐、焚燒坑、掩埋坑。
9.實驗室:不少于200m2,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包括撿蚤室、細菌培養室、血清室、核酸檢測實驗室、普通實驗室、高壓滅菌室、標本室等。實驗室內部結構設施建設按《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規定執行。
(二)野外監測站。
1.鼠疫野外監測站建設面積不少于350m2。
2.宿舍:滿足10人以上住宿,具備衛生間、淋浴設施等基本生活設施。
3.廚房、餐廳:建設20m2以上,具備10人同時就餐條件。
4.辦公區域:至少30m2以上,具備6人辦公條件,有網絡、電腦、打印機。
5.物資儲備室:至少30m2,存放鼠夾、鼠藥等物資。
6.污水處理建設:應在實驗室附近建專用排污滲井,實驗室污水經消毒處理后方可排放,不得排入生活污水管網。
7.垃圾處理建設:選擇建焚燒爐、焚燒坑、掩埋坑。
8.實驗室:不少于150m2,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包括撿蚤室、細菌培養室、血清室、普通實驗室、高壓滅菌室等。核酸檢測實驗室與屬地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統籌使用。實驗室內部結構設施建設按《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規定執行。
三、基地監測站裝備
(一)監測裝備:無人機1架,鼠類、鼠洞無人機自動識別系統,GPS定位儀2個,應急照明系統1套,鼠夾。
(二)應急裝備:煙炮、滅鼠藥、滅蚤藥、發電機。
(三)車輛:應當配備鼠疫監測車輛至少1臺,并根據車輛使用情況定期更換。
四、基地監測站實驗設備
(一)細菌培養實驗室。生物安全柜(2臺)、顯微鏡(2臺)、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二氧化碳細菌培養箱、立式滅菌器、立式冷凍冰箱、PCR核酸擴增儀、低溫恒溫培養箱、干烤箱、立式冷凍冰箱、恒溫振蕩器、電泳儀、電泳槽、全自動電熱蒸汽滅菌器(2臺)、熒光顯微鏡、倒置生物顯微鏡、酶標儀、倒置生物顯微鏡、超低能量噴霧器、紫外分光光度計、光學分析天平。
(二)PCR實驗室。生物安全柜(2臺)、臺式高速離心機(2臺)、核酸提取儀(1臺)、熒光定量PCR儀(1臺)、普通冰箱(2臺)、金屬浴(1臺)、桌面迷你離心機(1臺)、單道可調量程移液器(3套)。
五、個人防護標準
(一)個人防護裝備。一次性防蚤襪、防蚤手套、工兵鏟、護目鏡、防護服、N95口罩、手套、預防性藥品、趨避劑。
(二)個人工作裝備。
夏季:半袖T恤(2件)、長袖T恤(1件)、防曬服(1件)、速干衣(1套)、夏季戶外鞋、太陽鏡、防曬帽、保溫杯。
冬季:羽絨沖鋒衣(1套)、保暖套裝(1套)、軍大衣(1件)、冬季戶外鞋、棉帽、棉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