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旗縣區農牧局,局屬各科室、各二級單位:
根據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年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現制定2021年全市農牧業農村工作要點,請各地區、各科室、各單位認真抓好落實。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黨委、市委全委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首府農牧業農村現代化,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一)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2019年24萬畝建設任務剩余綠化等收尾工作,2020年25萬畝建設任務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以及土左旗2萬畝中度鹽堿地改良示范項目,全部在春耕前完工;2021年51.2萬畝建設任務,年底前基本完成。具體工作任務和要求:①3月份組織集中開工啟動儀式,5月份起組織各項目旗縣區互相觀摩學習。②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突出“節水優先、量水而行”,嚴格按照“兩增、四控、七配套”和“十個集中”的內容和標準建設和運營。③科學編制市、旗縣區兩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④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并與土地確權數據對接,實現確權成果有效應用。⑤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實施耕地質量分類管理,全面落實我市《耕地污染防治辦法》。⑥實施15萬畝耕地輪作項目。(責任單位:農田建設管理科、種植業科、科教科)
2、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①堅持規劃先行,明確具體整治工作內容和目標。②繼續推進農村戶廁改造,今年完成6.5萬戶改造任務。③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和綠化行動,組織開展春夏秋冬四季整治行動,新城區、賽罕區、和林縣創建國家或自治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縣。④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立有效長效管護運營機制。(責任單位: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
3、啟動鄉村建設行動。①協調編制村莊規劃,加強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規范村莊撤并和“村改居”。②統籌協調實施村莊道路、農村供水安全、電網升級改造、廣播通訊、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住房質量提升等一批重大鄉村建設工程。③抓好鄉村治理,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常態化教育,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辦好第四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責任單位:農辦秘書科、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市場與信息化科)
(二)加快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
4、穩定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495萬畝以上,產量達到34億斤以上。(責任單位:種植業科)
5、提高蔬菜生產供應能力,新增設施農業種植面積1000畝,新增露地菜種植30000畝。(責任單位:種植業科)
6、大力促進鄉村產業發展。①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7%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200億元,爭取1-2個國家、自治區產業強鎮和產業園項目。②抓好和林縣產業示范園項目建設,積極打造自治區農業現代化試點旗縣。③積極爭取國家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項目。(責任單位:鄉村產業發展科、發展規劃和改革科、市場與信息化科)
7、加快奶業振興。①推動已開工建設及完成選址的15個規?;翀鼋ǔ蛇\營,開工新建規模化牧場10個,改擴建牧場20個,培育智慧化牧場15個,新增奶牛5萬頭。②新建3處規?;萄蝠B殖場,羊奶產業納入奶業振興,編制完成奶羊產業發展規劃政策。③協助推進伊利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乳產業園兩大重點項目建設;④推進呼包鄂烏奶源基地一體化協同發展。(責任單位:畜牧科)
8、穩定生豬生產供應。①加快和林縣正大生豬制品加工廠和無疫病養殖園區建設,百萬頭生豬屠宰加工生產項目一期年內投產。②完成以和林縣為中心,托縣、清水河為補充的100萬頭生豬養殖區建設。③啟動武川縣正大第二個10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建設。(責任單位:畜牧科)
9、加快配套飼草料基地建設。①優質苜蓿草種植面積新增3萬畝以上,總面積達到15萬畝,優質燕麥草種植面積新增5萬畝,各類優質飼草面積達到25萬畝。②加快飼草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建成全要素數字化飼草料種植基地10萬畝。③協助為伊利、蒙牛配套43萬畝優質飼草料種植基地。④全面完成自治區苜蓿草科技攻關項目。(責任單位:飼料飼草科)
10、堅持不懈抓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①嚴格落實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制度,群體免疫密度常年維持在90%以上,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②和林縣、清水河縣整縣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委托第三方獸醫實驗室開展檢測;土左旗、托縣、武川縣、賽罕區制定獸醫社會化服務實施方案。③加強奶牛結核病防治凈化工作,17個奶牛規模養殖場達到奶牛結核病國家規定凈化標準。(責任單位:獸醫科)
(三)持續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11、農業面源污染防治。①落實化肥、農藥減量行動,化肥減量3.45%,農藥減量2%。②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回收,綜合利用水平和回收率分別達到86%和81%以上,承擔國家示范項目地區分別達到90%、85%以上。③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穩定在90%以上,做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國家考評準備工作。(責任單位:種植業科、科教科、畜牧科)
12、強化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體系建設。①推進土左旗、和林縣、賽罕區創建國家級質量安全示范縣。②完成7個標準化鄉鎮監管站建設。③推進農畜產品食品合格證制度,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責任單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
(四)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13、做足農村“兩塊地”文章,大力推動土地集約化。①完善旗縣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鄉鎮土地流轉服務站、村土地流轉信息員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耕地流轉水平達到40%左右。②農村宅基地改革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有效途徑,每個旗縣區確定1個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盤活利用試點村。③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續工作。(責任單位:發展規劃與改革科、農村合作經濟指導科)
14、健全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民組織化。①加快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扶持創建10家市級、5家自治區級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市級龍頭企業15家。②培育各級農民示范合作社40家、示范家庭農牧場50個。③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17萬畝。④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比例力爭達到90%,其中緊密型利益聯結比例達到60%。(責任單位:鄉村產業發展科、農村合作經濟指導科)
15、依托資源稟賦謀劃產業發展,大力推動產業特色化。實施“一個千億級”“八個百萬級”生態農牧業板塊建設工程。①包括土左旗、托縣、和林、賽罕區南部等區域在內的土默川平原地區,構建“中國乳都”優質奶牛養殖核心區,打造千億級乳業全產業鏈,300萬畝土默川平原優質玉米高產穩產種植區,和林縣3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產業鏈和100萬頭生豬養殖優勢區。②南北兩翼山丘陵地區重點打造武川、清水河、和林300萬只肉牛、肉羊、肉驢精品肉類養殖加工產業鏈,武川、清水河100萬畝馬鈴薯和100萬畝雜糧、油料種植加工產業鏈,武川縣10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鏈和清水河縣100萬畝林果產品產業鏈。③市四區周圍及土左旗東部區域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提升優質綠色“菜籃子”產品供應能力和各類設施休閑農業園區建設水平。(責任單位:鄉村產業發展科、種植業科、畜牧科)
16、加快農牧業科技進步,大力推動標準化生產。①實施農牧業標準化行動,奶牛標化規模養殖水平達到100%,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達到65%,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達到90%。②推廣應用先進農牧業生產技術,糧食主產區建立10-15個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展示區,集成示范新品種30-50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農牧業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92.2%。③推動畜牧良種繁育能力建設,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種業研發和基地建設項目,加快與農科院等區內外各類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術合作,推廣優質牧草、馬鈴薯、蔬菜等優良品種。④大力推廣應用高效節水技術。⑤加大高素質農民培訓力度,年內培育1257人,完成市縣兩級農牧業技術推廣體系調整和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責任單位:種植業科、畜牧科、科教科、種業科、農田建設管理科)
17、著力抓好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大力推動產品品牌化。①加快推進“敕勒川”整體區域品牌建設,扶持引導旗縣區“五彩土默特”“窯上田”“源味武川”等縣域品牌發展。②“二品一標”產品認證數量增長3%以上,年檢通過率達到95%以上。(責任單位:市場與信息化科、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
(五)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
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工作常抓不懈,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始終做到黨建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守牢意識形態領域陣地,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整治,推進黨建創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不斷實現黨建與產業引領共建共融。(責任單位:機關黨委)
2021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