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的復雜局面,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應對疫情等多重考驗,積極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市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發展質量逐步提升,主要宏觀指標完成年初預期目標,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經濟穩步恢復性增長,三次產業競相發展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121.4億元,同比增長6.5%,高于6.0%的年初預期目標;比2019年增長6.6%,兩年平均增長3.3%,總量在全區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3,均處于全區前列。
三次產業持續發展。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37.1億元,同比增長3.8%,兩年平均增長2.5%,拉動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052.6億元,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4.6%,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1931.7億元,增長6.0%,兩年平均增長2.7%,拉動經濟增長3.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4.4%、33.7%、61.9%。
二、穩定就業保障民生,保供穩價取得成效
就業基本盤保持穩定。2021年,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比上半年下降0.5個百分點。2021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4萬人,同比增長35.5%。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今年以來,雖然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上升,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基本穩定。這主要得益于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76.8萬噸左右,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蛋奶、蔬菜和水果市場供應充足,為物價穩定提供了有利條件。2021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9%,其中,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0.7%,較去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
三、市場主體效益向好,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微觀主體活力增強。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小微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較1-11月份提高0.7個百分點,對全部規上工業的貢獻率為6.8%。新增市場主體59944個,同比增長18.7%,總量和增速均在全區排名第2位。
企業效益大幅提升。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0.1%。26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7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增長面達65.4%。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同比增長474.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81.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61.6%;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3%,兩年平均增長4.7%,超過一半的服務業行業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
四、高質量發展導向顯著,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穩投資步伐加快,產業鏈繼續延長。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3%,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為5.8%,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2.4%,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85.8%。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兩年平均增長14.5%,增長態勢良好。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6.6%和13.1%。
產業升級穩步推進,制造業占比穩中有升。2021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1.5%,同比提高4.9個百分點。服務業穩定器作用加強。2021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61.9%;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5%,拉動經濟增長3.9個百分點,較去年提高4.3個百分點。
五、供給結構逐漸改善,存量增量互補釋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不斷鞏固。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雙雙提高。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較去年同期下降30.4個百分點。投資補短板力度加大。2021年,農林牧漁、教育、衛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805.3%、152.3%、154.1%。
消費結構持續升級。2021年,限額以上體育娛樂用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2.9%、25.6%。投資結構趨于改善。2021年,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85.8%,快于全部投資73.5個百分點。
六、創新驅動快速發展,市場活力不斷增強
新產業快速成長。信息技術廣泛滲透,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帶動相關技術產業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5G網絡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截至12月底,5G基站達4846個,5G終端連接數達77.94萬戶。
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活躍。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等新型消費領域滲透,線上消費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公共網絡實現的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2.4%,較去年同期提高19.9個百分點。
七、綠色產業接續轉型,環保生態高質量發展
產業綠色轉型取得實效。初步核算,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同比下降10.1%,降幅比去年擴大11.5個百分點,比去年減少98.9萬噸標準煤。清潔能源比重提高。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火力發電同比下降2.8%;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比重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碳市場交易日趨活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碳市場碳排放核定配額累計履約量5122.4萬噸。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2021年,在汽車銷量總體下滑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2.6倍。
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提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碧水藍天。截止12月底,全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7.1%,同比增長6.7個百分點;全市10個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結果全部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