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旗縣區教育局,市屬中等職業學校,經濟技術開發區:
現將《呼和浩特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2年9月26日????
呼和浩特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工作
實施方案(2022—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全區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統籌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市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緊密對接國家戰略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專業布局結構,提高專業建設質量,結合我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內蒙古自治區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改革實施方案(2022—2025年)》,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全區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就業與升學并重的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首府城市建設對技術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主動對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六大產業發展戰略,優化職業教育專業布局,引導學校加強區域有需求、行業有地位、區內有影響的專業(群)建設,并建立動態調整、緊密契合的專業發展機制,培養有效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總體目標
圍繞我市戰略定位和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建立一批服務我市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現代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文化旅游、戰略新興產業、優勢特色產業的新興專業;圍繞區域產業發展實際和學校辦學特色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的優質、特色專業(群),推動實現品牌化;圍繞立德樹人任務、師資隊伍結構、設施設備條件、人才培養模式、信息化建設,打造一套科學的專業質量提升體系;圍繞規范化管理、項目式引導、計劃數調控形成一套健全的專業建設保障機制。到2025年,實現每條產業鏈有2所以上職業學校精準對接,每所職業學校建設1個以上服務重點產業鏈的專業(群),服務我市重點產業的專業布點占比達到70%以上。
三、基本原則
(一)動態原則。結合管理規定、設置需求和建設質量,建立完善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定期評估建設情況,及時優化專業布局結構。
(二)適應原則。緊扣區域產業支撐需要引導職業學校調整專業設置,緊盯產業鏈、創新鏈構建專業體系,增強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
(三)質量原則。著眼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全面優化專業設置基礎條件和建設環境,提高建設質量,促進專業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四)服務原則。立足服務發展和民生需要,建立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的專業建設發展路徑,統籌人才培養和社會培訓需求,發揮多元實用的專業服務效應。
四、組織實施
采取分年度規劃、分階段推進的方式實施。
(一)自評分析階段(2022年9月—10月)
1. 開展辦學定位評估。組織開展職業學校服務產業發展辦學定位評估,聘請相關機構、協調相關部門、組織職業學校對我市產業發展情況、人才需求情況和學校專業設置情況進行分析,厘清現有專業設置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鏈發展需求的匹配程度,找準優勢特色,發現問題短板,明確總體調整方向。
2.?建立專業調整臺賬。組織各旗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職業學校圍繞學校辦學定位,認真分析地區、學校專業開設情況,列清優勢、特色、緊缺專業,梳理與辦學定位偏離、與產業發展契合不緊密、達不到設置條件的專業,核查供給過剩、職業崗位消失的專業。以旗縣區、學校為單位制定專業增設和調減規劃,建立專業調整臺賬。各學校要圍繞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現代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現代物流和文化旅游、優勢特色等產業,謀劃專業布局。市教育局綜合各地各校自評分析和設置規劃,建立全市專業調整臺賬,組織和指導各地各校按照臺賬開展自主調整優化。
(二)統籌優化階段(2022年11月—2023年4月)
3.?加強專業設置調控。根據各地各校自主優化情況,市教育局建立完善調控式、激勵式、引導式、監管式專業建設保障機制,統籌優化全市專業布局。制定我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實施細則,細化專業設置程序、標準和要求。加強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備案管理工作,嚴格按照規定指標審核各校專業開設情況,規范新設專業備案工作,對達不到規定條件、不符合規定程序的新設專業均不予以備案。下力削減低質量、高重復類專業,對與學校辦學定位不相符、與專業設置規劃不吻合的已設專業不予年度備案。將專業備案工作與招生計劃分配掛鉤,發揮對各專業大類人才培養規模的調控作用,建立備案、招生一體化管理機制,推動專業設置規范化、標準化、優質化。
4. 完善專業建設激勵機制。在推進自治區級骨干特色創新專業、優質專業建設基礎上,加強自治區級“崗課賽證”融通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專業、服務“一老一小”專業、雙對接(對接企業標準、對接產業需求)專業建設。
5.?加強緊缺專業設置引導。鼓勵中職學校開設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同時,對接我市民生等緊缺領域,加快布局養老、家政、社區工作等緊缺領域專業,鼓勵有條件的中職學校擴大中高職貫通培養規模。
6.?加強專業建設監督管理。全面整合“弱、小、冗、差”專業,市教育局將定期對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辦學條件不達標、教學管理不嚴、教學質量和就業率不高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將責令學校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達不到要求的專業將暫停招生,直至停辦。對于各中等職業學校目前已經開設,連續3年招生人數不能獨立成班的專業應停辦;連續3年未招生的專業,將按照新設置專業重新備案重新審批。
7.?完善專業審批備案制度。各地各中等職業學校應根據我市產業結構情況和學校辦學基礎條件設置專業,注重結合自身專業優勢,重點建設與學校分類屬性、建設規劃相一致的專業,以利于辦出特色,培育專業品牌,避免盲目設置和重復建設。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每學年新設專業一般不超過3個;其他中等職業學校,每學年新設專業一般不超過2個。
(三)提質賦能階段(2023年5月—12月)
8.?完成重點任務(項目)建設。高質量完成教育部“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建設任務(項目),推進“雙優計劃”專業建設,接受自治區“雙優計劃”驗收。
9.?深化自治區特色專業建設成果。支持“中高職貫通培養”專業完善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制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貫通培養質量。指導職業學校在專業優化調整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重點產業鏈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和質量。
10.?加強專業發展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發揮“雙優計劃”職業學校專業(群)建設輻射作用,推動鞏固中等職業教育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地位,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中等職業學校辦學吸引力。
(四)樹立品牌階段(2024年全年)
11.?持續提升專業建設績效。區域品牌專業集群基本建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初步彰顯。鞏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建設成果,基本建成12個左右自治區級優質中職專業。推動優質專業、骨干特色、創新型專業和緊缺人才培養專業品牌化。參照國家級及自治區級“雙優計劃”專業建設標準,持續提升各校各專業建設質量,推動學校建立專業高質量發展診斷與改進長效機制。
12.?全面拓展專業建設外延。支持品牌專業與發達省區院校開展合作交流項目,互派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管理干部掛職交流,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機構深度合作,建設高水平合作辦學項目,在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崗課賽證融通、教材研究等方面總結先進經驗,開展創新探索,形成能夠支撐產業發展、服務市場需求、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國際化、開放式品牌專業(群)。
13.?建立專業發展互助機制。組織品牌專業(群)所在學校與區內外開設同類專業的其他學校建立結對互助制度,定期開展專業建設研討和經驗分享,學習先進省區學校經驗,指導帶動我市同類專業發展。
(五)引領發展階段(2025年全年)
14.?強化制度引領作用。以品牌集群、品牌校和品牌專業(群)為引領,全面提高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總體水平,形成一批推動專業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體系和機制。完善并全面落實中職學校生均財政撥款制度,有效改善職業學校實習實訓等基礎條件,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推動辦學條件全部達標。協同相關部門共同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各項激勵政策落地落實,實現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加強教材建設,建立完善教材編審選用管理機制。
15.?發揮師資保障作用。打通職業學校自主引進教師渠道,建立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健全“雙師型”教師引入、培養、評價、保障機制,“雙師型”教師比例明顯提升。
16.?深化專業改革成效。加強職業教育教學成果培育,指導職業學校實踐好、推廣好已有成果,及時總結凝練最新成果,適時參加自治區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深化專業建設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國家和自治區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課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作用,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共用。
17. 強化專業服務作用。提高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職業院校按照辦學定位與自治區及我市重點產業鏈優質企業建立密切聯系,廣泛推進訂單式、定向培養模式,保障技能人才輸送。全面建立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教學體系,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基本滿足社會需求。加強經驗交流,總結推廣典型建設成果,分享先進建設經驗。職業教育專業整體布局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適應,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能力總體提升。
五、有關保障
(一) 加強組織領導。各旗縣區教育局、各學校要將專業建設納入職業教育發展重點工作內容,制定專業建設工作方案,著眼長遠、統籌全局、突出重點規劃專業布局結構和建設發展方向,做到思路清、舉措明、方法實。各旗縣區教育局、各學校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工作部署,做好建設指導,確保落實質量。
(二) 加強協同合作。建立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共同推進的專業建設發展模式。指導職業學校建好專業建設委員會,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究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動校企深度合作,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同培養師資隊伍、共同推進課堂建設。建設好職教聯盟和職教集團。嚴格落實職業學校書記、校長走訪企業制度,保障專業建設緊跟產業發展。
(三)加強長效監管。建立日常監管、不定期抽查、年底調度相結合的專業管理機制。對監管時發現問題的學校,責令整改。組織各旗縣區教育局、各學校每年年底報送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加強工作調度,及時掌握進展,實現長效管理、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