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公安機關能幫助我們解決股東糾紛,現在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在托克托縣政務服務中心,一位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這是呼和浩特持續深化法治政府建設,以法治活水精準“滴灌”營商環境沃土,護航企業安心經營、專注發展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呼和浩特將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推出一系列硬招實招,讓法治暖流成為激活市場活力、澎湃發展動能的核心競爭力。
呼和浩特從制度供給端持續發力,著力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扎實推進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強化行政裁量權基準動態管理,剛性督促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為權力運行劃清邊界、套上“韁繩”,確保涉企執法既規范有力又充滿溫度。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出臺“免罰輕罰”清單3.0版,包容審慎的執法理念,有效避免了“小過重罰”,為企業營造了敢闖敢試、寬容失誤的寬松監管生態,釋放了巨大的市場活力。同時,持續優化監管方式,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的干擾,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
創新驅動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堅實護衛。呼和浩特全力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專利授權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商標有效注冊量等核心指標持續領跑全自治區,彰顯了強勁的創新動能。
2024年,首府迎來法治護航創新的里程碑,最高人民法院批復設立全國第28個、內蒙古自治區首個知識產權法庭——呼和浩特知識產權法庭。這個具有跨區域管轄內蒙古自治區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職能的專業法庭,疊加同期獲批的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構筑起國內保護與海外維權的雙重屏障,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強大法治動能。更令人矚目的是,呼和浩特創新開展“六大產業鏈+法律服務”模式,組織135家律師事務所、1000余名專業律師,組成強大的“法治體檢團”,深入395家重點產業企業,把脈問診、精準開方,有效掃除企業法律風險盲區,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法治護企的成效,最終體現在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上。回民區率先破題,2024年5月建立全市首家護企優商聯席會議機制。該機制依托護企優商服務中心,整合公安、市場監管、律師等資源,提供咨詢受理、糾紛調解等一站式服務,成為企業身邊的“法治便利店”,并通過定期座談、上門服務等舉措深化誠信建設。截至目前,護企優商服務中心已累計接待服務企業510余家,成功為企業提供咨詢340余起,解決企業求助90余起,分流至辦案部門受理案件進行查處32起。托克托縣則展現“預防為先”的智慧,2024年10月由經偵部門牽頭打造護企優商服務中心,提供政策咨詢、行政審批協調等一站式服務。與之配套的燕山營派出所企業警校,自2023年起組建“警牌”講師團,送法進企業提升員工安全防范能力。這種“服務中心+企業警校”雙輪驅動模式,推動風險防范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轉變,生動踐行“企業有所呼,公安有所為”宗旨。武川縣創新設立配備“護企110”專席的服務中心,全天候響應企業需求。武川縣公安局經偵大隊2024年全年召開警企座談會10余次,走訪企業20余家,解決問題50余個,化解糾紛100余起。在嚴打破獲串通投標等系列案件的同時,通過案件“回頭看”發出“公安提示函”指導企業堵漏建制,并完善“陽光凍結”機制減少辦案干擾,構建“親清”警企關系。
作為向北開放橋頭堡,呼和浩特前瞻布局涉外法治保障。制定三年規劃,成立全區首家涉外法治律師服務站,29名律師入選全區涉外法律服務領軍人才庫,與內蒙古大學等共建實訓基地,構建專供蒙俄市場、服務“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機制。與蒙古國律師協會簽約,聯合沿黃九省省會城市建立涉外法律服務聯盟,形成覆蓋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等領域的服務體系,打造“首府法律后援團”。
從市級制度創新到區縣特色實踐,從千名律師“法治體檢”到國家級知識產權法庭落地,首府以法治為筆,飽蘸服務之墨,奮力書寫護企優商新篇章。法治暖流所及之處,市場主體活力奔涌,一幅誠信筑基、活力迸發的現代化首府新畫卷正磅礴展開。
呼和浩特市紀委監委舉報電話:(0471)12388-2 網上舉報:neimeng.12388.gov.cn 郵編:010010 接訴即辦(投訴熱線):0471-12345
收藏成功,可以進入"用戶中心"進行查看!
“沒想到公安機關能幫助我們解決股東糾紛,現在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在托克托縣政務服務中心,一位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這是呼和浩特持續深化法治政府建設,以法治活水精準“滴灌”營商環境沃土,護航企業安心經營、專注發展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呼和浩特將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推出一系列硬招實招,讓法治暖流成為激活市場活力、澎湃發展動能的核心競爭力。
呼和浩特從制度供給端持續發力,著力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扎實推進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強化行政裁量權基準動態管理,剛性督促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為權力運行劃清邊界、套上“韁繩”,確保涉企執法既規范有力又充滿溫度。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出臺“免罰輕罰”清單3.0版,包容審慎的執法理念,有效避免了“小過重罰”,為企業營造了敢闖敢試、寬容失誤的寬松監管生態,釋放了巨大的市場活力。同時,持續優化監管方式,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的干擾,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
創新驅動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堅實護衛。呼和浩特全力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專利授權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商標有效注冊量等核心指標持續領跑全自治區,彰顯了強勁的創新動能。
2024年,首府迎來法治護航創新的里程碑,最高人民法院批復設立全國第28個、內蒙古自治區首個知識產權法庭——呼和浩特知識產權法庭。這個具有跨區域管轄內蒙古自治區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職能的專業法庭,疊加同期獲批的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構筑起國內保護與海外維權的雙重屏障,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強大法治動能。更令人矚目的是,呼和浩特創新開展“六大產業鏈+法律服務”模式,組織135家律師事務所、1000余名專業律師,組成強大的“法治體檢團”,深入395家重點產業企業,把脈問診、精準開方,有效掃除企業法律風險盲區,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法治護企的成效,最終體現在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上。回民區率先破題,2024年5月建立全市首家護企優商聯席會議機制。該機制依托護企優商服務中心,整合公安、市場監管、律師等資源,提供咨詢受理、糾紛調解等一站式服務,成為企業身邊的“法治便利店”,并通過定期座談、上門服務等舉措深化誠信建設。截至目前,護企優商服務中心已累計接待服務企業510余家,成功為企業提供咨詢340余起,解決企業求助90余起,分流至辦案部門受理案件進行查處32起。托克托縣則展現“預防為先”的智慧,2024年10月由經偵部門牽頭打造護企優商服務中心,提供政策咨詢、行政審批協調等一站式服務。與之配套的燕山營派出所企業警校,自2023年起組建“警牌”講師團,送法進企業提升員工安全防范能力。這種“服務中心+企業警校”雙輪驅動模式,推動風險防范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轉變,生動踐行“企業有所呼,公安有所為”宗旨。武川縣創新設立配備“護企110”專席的服務中心,全天候響應企業需求。武川縣公安局經偵大隊2024年全年召開警企座談會10余次,走訪企業20余家,解決問題50余個,化解糾紛100余起。在嚴打破獲串通投標等系列案件的同時,通過案件“回頭看”發出“公安提示函”指導企業堵漏建制,并完善“陽光凍結”機制減少辦案干擾,構建“親清”警企關系。
作為向北開放橋頭堡,呼和浩特前瞻布局涉外法治保障。制定三年規劃,成立全區首家涉外法治律師服務站,29名律師入選全區涉外法律服務領軍人才庫,與內蒙古大學等共建實訓基地,構建專供蒙俄市場、服務“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機制。與蒙古國律師協會簽約,聯合沿黃九省省會城市建立涉外法律服務聯盟,形成覆蓋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等領域的服務體系,打造“首府法律后援團”。
從市級制度創新到區縣特色實踐,從千名律師“法治體檢”到國家級知識產權法庭落地,首府以法治為筆,飽蘸服務之墨,奮力書寫護企優商新篇章。法治暖流所及之處,市場主體活力奔涌,一幅誠信筑基、活力迸發的現代化首府新畫卷正磅礴展開。
(Mac用戶使用Command+S保存)
是否“確認”跳轉到登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