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注冊、項目審批、群眾辦事、普法宣傳……當這些環節與信用建設結合,帶來的變化是驚人的。在呼和浩特,“信用+”正衍生出越來越豐富的應用場景。
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全力推進誠信建設工程,創新開展各類“信用+”場景應用,實現23項守信激勵措施,各領域、各層級全面應用信用信息,在全面提升行政管理質效的同時為群眾提供便利服務,實現信用為治理賦能、為企業提效、為發展助力、為和諧增色。
“信用+遠程勘驗”實現勘驗質效與企業體驗感“雙提升”
“過去辦理審批手續,都需要工作人員到現場勘驗,同時提供許多辦理材料,隨著政策不斷完善,現在只需要通過視頻進行遠程勘驗,節約了時間成本也降低了人力成本,方便企業的同時也減輕了審批工作人員的壓力?!苯眨艉秃铺孛窨滇t院員工王云華在敕勒川乳業開發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相關事務時感嘆道。
將“信用+”場景應用于遠程勘驗中,企業做出現場真實性承諾后,勘驗人員無須到達現場,全程利用電子化勘驗。土左旗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于2023年推出了線上勘驗——“信用承諾+遠程勘驗”審批服務新模式,依托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的“評勘公眾版”遠程勘驗應用平臺,采取遠程視頻的方式進行遠程勘驗,全年共辦理遠程勘驗審批事項989件。2024年以來,共辦理遠程勘驗審批事項113件,累計節省申請人時間成本2755個工作日,勘驗環節壓縮時限比率達83%。
今年一季度,呼和浩特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完成“信用+”模式452次,其中“信用承諾+遠程勘驗”68次、“信用承諾+遠程勘驗+前期指導”188次、“信用承諾+遠程勘驗+承諾免勘驗”145次、“信用承諾+遠程勘驗+容缺勘驗”51次。
通過轉變服務方式,切實強化企業和群眾的誠信意識,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和監管效能,確保社會信用良好主體享受便利,同時對失信者進行約束、規制,最終達成勘驗服務水平、企業體驗感“雙提升”目標。
“信用+電子保函”促進招投標領域高質量發展
在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配套制度建設過程中,呼和浩特市創新開展“信用+電子保函”業務,不再限定只能以現金方式或者只能以擔保方式繳納投標保證金,信用良好無一般失信信息和嚴重失信信息的投標企業可以自由選擇保證金繳納形式,以進一步推動電子擔保保函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一方面制定完善《呼和浩特市公共資源交易電子保函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加強推進信用信息在電子保函環節應用的通知》等政策制度文件,另一方面建立和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電子保函平臺,全面推行電子保函代替現金保證金,常態化征集保函平臺、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入駐,不斷豐富投標保函種類,提升投標效率,提升投標企業便利度。
“信用+電子保函”在企業減負上下功夫,采取鼓勵對信譽良好的投標人免收保證金等方式實施正向激勵,對中小微企業投標人降低投標保函費率,探索企業運用信用承諾、信用報告替代繳納投標保證金,切實為市場主體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呼和浩特市電子保函使用占工程保證金總量的69.48%,有效降低了企業投標成本,充分釋放了企業現金流。
“信用承諾+審批”以“小切口”促進信用建設“大變革”
和林格爾新區是自治區三個承諾制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在自治區率先實現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通過承諾制施工模式,建立企業承諾踐諾、政府高效監管的雙向誠信機制,著力把控項目用地、施工圖審2個項目開工風險防范核心環節,將用地規劃、不動產證、工程規劃、施工許可等工程審批事項進行承諾后置,對項目施工開展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推動產業項目平均提前120天開工,為產業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同時,通過“托管制+開辦審批”服務小微企業。近日,絕秘(內蒙古)廚房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和林格爾新區政務大廳“企業開辦”窗口辦理企業設立登記,但由于企業暫未確定辦公住所,無法提供相關手續。工作人員在了解企業困難后,為企業辦理了住所托管手續,4小時內,企業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為便利擬入駐新區直管區但無實際經營場所的企業,和林格爾新區制定了《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企業住所托管管理辦法》,以企業承諾新區監管的方式,幫助企業進行地址過渡的同時,為其免費提供代辦注冊、銀行開戶、稅務登記、代理記賬、政企聯絡及代辦其他行政許可事項等相關服務,大幅度縮短企業入駐時間,簡化企業開辦流程,減少企業開辦成本,真正讓企業開辦無憂。
“信用+”應用場景不斷延伸 打造最美“城市名片”
清水河縣公安民警通過“信用+反詐宣傳”強化居民誠信理念;“信易+養老”活動為武川縣誠信等級A、AA、AAA級別以上公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入院服務;托克托縣通過“信用+監管”餐飲“紅黑榜”加強食品安全保障……隨著“信用+”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升級,知信、用信、守信的社會氛圍蔚然成風,信用惠民便企向深向實,必將把“誠信呼和浩特”這張城市名片打造得更加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