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索 引 號 | 11501000115201320201320/2025-00030 | 主題分類 | 旅游服務業 |
|---|---|---|---|
| 發文機構 | 市政府辦公室 | 文 號 | |
| 成文日期 | 2025-07-14 | 公文時效 | 有效 |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企業、事業單位:
為促進呼和浩特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將文化旅游業打造為首府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全面形成北疆文化引領、文旅深度融合、內外市場繁榮、多業互促聯動的大旅游格局。到2025年末,實現文旅行業由全面復蘇向高質量發展躍升,文化和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1%,接待國內游客總人數突破6000萬人次,游客總花費同比增長超10%,努力建成文旅深度融合的內蒙古樣板。到2027年末,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強市,文化和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1%,接待國內游客總人數超7000萬人次,游客總花費突破1000億元,培育塞上老街、敕勒川2個千萬級核心大景區,老牛灣、哈達門、圣水梁3個百萬級核心大景區,建成一批高A級旅游景區,各類國家級旅游特色業態百花齊放,文旅青城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首府由國內旅游集散地轉變為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內容
(一)完善文旅發展頂層設計
1.統籌發展全域旅游格局。落實“一廊兩軸五帶”文旅產業空間發展規劃,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的前提下,優先保障文旅項目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高標準建設旅游交通、自駕風景、文化體驗等功能完備的“南北五百里風景廊道”。推動“兩軸”優先拓展演藝賽事、城市休閑、特色民宿等多元產品,打造北疆文化核心展示區。支持“五帶”因地制宜發展新型特色休閑旅游項目,有序建設提升“青城十六景”“32處城市新地標”及16處大青山休閑觀光點、大黑河28景等點位,完善旅游驛站、觀景平臺、騎行綠道等基礎設施。
2.推動博物館培優提升。建設提升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五大重點文博區,優先支持市屬重點博物館、高品質非國有博物館等做好做精,支持創建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對新評定的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30萬元補助。深化與國內頭部博物館交流合作,加強研學、文創、演藝等功能建設,推出高質量展覽和特色文博活動,發布一批特色鮮明的文物文博主題游徑,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城市博物館體系。
3.全面促進雕塑藝術發展。編制《呼和浩特市關于推動公共文化藝術高質量發展助力城市雕塑藝術建設的指導意見(2025-2027)》,完善提升“5.6公里雕塑藝術文化軸帶”,引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作品,辦好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全國大學生雕塑藝術邀請展等高品質展覽,健全與全國知名場館長期合作機制,組織開展交響樂等演出活動。推動雕塑藝術普及,開展“走進北疆”呼和浩特雕塑創作營計劃、北疆烏蘭牧騎紅陶藝術農牧民研修班等一批研學活動。
(二)加強優質文旅資源擴容提檔
4.打造標志性旅游吸引物。建立重點產業項目庫,規劃建設圣水梁九龍灣、哈達門、淖爾梁等重點項目,加快推動阿爾泰游樂場、南湖濕地公園等老舊項目改造升級,持續提升章蓋營、水磨村、莫尼山、東烏素圖村、西烏素圖村等特色小鎮品質,到2027年,建設10個以上重大文旅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以上。
5.提升核心旅游景區品質。支持旅游景區、度假區提質升級。積極推動敕勒川草原旅游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全面提升老牛灣黃河大峽谷5A級景區建設和運營水平,啟動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推動伊利草原乳文化景區按照5A級景區標準打造提升;分步創建雕塑藝術館、盛樂博物館等一批4A級景區。到2027年,打造1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旅游景區、度假區,對新評定為5A、4A級景區的分別給予500萬、10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旅游度假區的分別給予500萬、100萬元補助。
6.培育城市文旅核心IP。圍繞首府發展定位、歷史文脈和精神品格,打造敕勒川、昭君等一批具有辨識度的城市文化IP。加強敕勒川草原旅游度假區、惱包村、水磨村等北部資源聯動,打造情景演藝《敕勒長歌》、馬拉松、音樂節等核心產品,常態化開展四季展演、休閑露營、美食市集等配套活動,構建以“一個劇目、一個演藝、一個賽事”為核心的敕勒川IP體系。圍繞“昭君出塞”主題,打造沉浸式演藝、VR劇目和特色文創,形成“昭君+文博、演藝、產業”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全面提升“昭君文化節”品牌影響力。
7.加快產品業態迭代升級。支持高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文博場館、街區拓展綜合功能和迭代更新產品,因地制宜培育數字展覽、微型演藝、小劇場等沉浸式新產品新場景,動態更新、發布一批“網紅打卡點”。設立文旅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專項資金,支持觀光游覽、游樂、演藝等設備更新,鼓勵有條件的景區使用無人駕駛、低空飛行等設施設備。
8.實施文化品牌活動。積極申辦、承辦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文化活動,持續健全大型活動服務保障機制,豐富特色餐飲、文創市集、非遺展銷等配套消費,推出門票優惠、消費減免等專屬優惠措施,充分發揮品牌文化活動對城市推廣、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9.大力發展演藝經濟。建立北疆票務系統,高質量舉辦中國演出交易會,擦亮呼和浩特演唱會、跨年夜品牌,引進重量級明星演唱會、音樂節,支持演唱會、音樂節在屬地納統,并按每站累計售票人次對舉辦單位給予補助。每站累計售票2萬至4萬人次,予以30萬元補助;4萬至6萬人次,予以60萬元補助;6萬至9萬人次,予以90萬元補助;9萬至15萬人次,予以120萬元補助;15萬人次以上,予以150萬元補助。對區外觀眾比例超過50%的,補助金額上浮15%;超過65%及以上的,補助金額上浮25%。
10.因地制宜發展研學旅游。聚焦生態保護、科技創新、非遺民俗、紅色文化、氣象科普等領域,鼓勵具備研學旅游資源的市場主體提供優質資源,開發研學旅游和實踐教育產品,推出一批優質研學旅游營地基地和課程。支持全市各中小學每年開展春秋兩季研學活動,鼓勵大中專學校自行開展研學活動,吸引國內外學生來呼研學。
(三)深化北疆文化展示利用
11.推動文藝精品賦能。實施北疆文藝創作工程,創排提升《我愿以身許國》、《大青山》、《大漠春歸》、《敕勒川》等一批精品劇目,支持市場主體創作開發具有北疆文化元素的舞臺劇、沉浸式演藝產品及聲樂、舞蹈、器樂、曲藝等小型作品,對列入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等國家規劃重大工程的文藝項目給予不超過50萬元補助。
12.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品牌,積極參與中蒙俄萬里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發揮呼和浩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作用,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展示利用。持續推進土城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提質升級,加快建設大窯遺址公園,推動豐州故城遺址公園聯動白塔火車站、白塔機場協同提升,持續推進后城咀、壩頂、海生不浪等遺址保護利用。對成功掛牌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給予500萬元補助,并出臺市縣(旗、區)聯動常態化支持政策。
13.拓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組織文藝院團、非遺工坊等開展惠民演出進商圈、進景區、進街區活動。加快打造小劇場、城市書房等一批文化新空間,鼓勵有條件的文化場館、鴻雁書屋、青城驛站等,策劃一批小而美、品牌化的文化雅集,拓展休閑閱讀、藝術表演等功能。支持博物館策劃推出高品質特展,積極參與創評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并對新評定的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補助。
14.構建城市文創品牌。打造“文創青城”品牌,充分發揮自治區旅游商品中心優勢,支持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機構合作,開發高品質文創產品,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重點商圈、景區、公共文化空間開設一批文創主題店,引進劇場、美食等業態,形成在全國具有吸引力的首府文創品牌。
(四)推進“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深度融合
15.推動文旅與商貿融合發展。加快城市文化客廳項目建設,做優旅游演藝功能,引入購物餐飲、商務酒店等業態,打造北疆文旅商融合發展示范項目。支持重點商圈、街區豐富展覽、音樂會、主題餐飲等業態,推出首店、首秀、首演、首展,發展“夜游、夜購、夜娛、夜食”產品,因地制宜布局定制消費、智能消費等新型服務。對新評定為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示范區(單位)的給予10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旅游休閑街區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元補助。
16.推動文旅與體育融合發展。培育“跟著賽事去旅行”品牌,積極申辦國內外頂級體育賽事和大型電子競技賽事,因地制宜培育騎行、徒步、越野、攀巖等戶外運動項目,打造一批低空飛行、冰雪運動、馬術運動、精致露營等新型高端運動休閑產品,充分發揮賽事對住宿、餐飲、交通、零售等相關消費的帶動作用。到2027年,創建國家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打造國家級、自治區級青少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拓展6個以上示范性體育公園。對新納入國家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創建名錄的給予500萬元補助。
17.推動文旅與農業融合發展。支持市縣(旗、區)打造“好看、好吃、好玩、好分享”的鄉村旅游消費體驗區,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和美鄉村建設示范點,提升惱包村、老牛灣、郝家窯村等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支持東、西烏素圖村聯合創建聯合國“世界旅游最佳鄉村”,深化與國內知名文化藝術機構合作,培育雕塑藝術、文化沙龍等新型業態。對新評定為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鎮、鄉村旅游重點村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元補助。
18.推動文旅與科技融合發展。實施數字賦能文旅場景建設工程,加大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數字技術在文化旅游、展覽展出、賽事演出等場景應用,支持互聯網新技術企業培育一批智慧景區、云展覽、云直播等數字化體驗產品,開發3D線上游覽、智慧導覽等應用。到2027年,征集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五)促進文旅市場主體發展壯大
19.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實施旅游領軍企業、骨干企業和新銳企業梯隊培育計劃,發揮好市文旅投集團在項目建設運營、文藝創作演出、演藝會展服務等板塊引領作用,扶持演藝經紀公司、影視公司等優質中小微企業升規納統,向專精特新發展。對新入統的規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給予20萬元補助,對新納入重點監測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給予10萬元補助。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資源鏈接優勢,促進企業交流合作,減負紓困。
20.因地制宜精準招商。建立并動態更新市級、旗區縣級文旅推廣招商手冊和項目庫,創新旅游產業鏈招商機制,強化市縣聯動、部門聯合,積極招引數字文旅、游戲產業、影視動漫、游樂場所、主題公園等國內外知名品牌項目,吸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等龍頭企業來呼落地興業,并對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年度投資達到總投資額30%以上的項目,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的前提下,優先保障土地等相關要素。
(六)推進旅游公共服務提質升級
21.強化服務要素供給。支持本土美食企業創新發展,打造燒賣、羊雜、奶茶等美食品牌,引進全國知名餐飲品牌入駐。打造航空、動車、公路全覆蓋的“游客接駁服務網”,加快交通干線與景區連接線建設,建設沿黃旅游公路,推進“旅游型”“休閑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緊跟共享汽車、異地還車等交通服務潮流,完善市域旅游交通配置。支持星級飯店、等級民宿、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對新評定為五星、四星級飯店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為甲、乙、丙級旅游民宿的分別給予50萬、30萬、1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為5C、4C、3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30萬元補助。
22.加快智慧文旅建設。促進城市大腦文旅系統迭代升級,不斷提升“智游青城”應用覆蓋面,通過接入、利用大語言模型,為游客提供智能咨詢、行程規劃等一站式數字文旅服務。支持全市旅游景區、文博場館等進行智慧旅游標準體系建設,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到2027年,實現全市A級旅游景區5G網絡全覆蓋,60%以上A級旅游景區建成智慧景區。
23.深化服務行業治理。強化旅游服務質量管理和市場監管,加強旅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機制。發展智慧監管模式,推進旅游業數字監管系統建設與應用,文化旅游、公安、城管、交通、市場等部門建立旅游市場秩序聯合執法機制,推動旅游投訴處理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互補銜接,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七)向改革要動力激活力聚合力
24.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博物館設立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全資企業,支持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引入外部企業進行授權經營等方式加強與社會資本合作,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加強文旅統計機制研究與創新,建立科學有效的旅游統計數據質量管控體系。創新人才管理模式,破除學歷門檻設置,引進文旅高層次人才與緊缺人才,暢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優化營業性演出審批流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大型營業性演出可售(發)票數量限制。
25.強化金融支持。加快組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和文旅體商融合發展基金,積極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文旅領域投入力度。圍繞文旅企業融資需求,組織專場融資服務或政金企對接活動,對具有發展潛力的重點文旅企業,納入呼和浩特上市企業后備庫培育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掛牌上市、并購重組,通過發行企業債、REITs等方式進行融資。
(八)加強宣傳推介全面引客入呼
26.打造精品旅游線路。精心打造高山草原游、古跡遺址游、文博集群游、黃河長城游、特色工業游、青城冰雪游、紅色研學游、城市綠道游8大游線,推出“一日游”“周末游”“深度游”等旅游攻略,不斷擴充夜間觀光公交線路,打造特色主題創意公交,并通過主流媒體推廣、旅游達人踩線等方式,立體化呈現線路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提升精品旅游線路吸引力。
27.強化文旅宣傳推廣。深化與各級官方媒體以及文旅垂類平臺合作,制作并動態更新文旅宣傳片、宣傳冊,加強內容輸送和推廣。推動市縣兩級部門、景區街區、文化場館等在新媒體平臺開設賬號,打造一批人氣活躍的文旅宣傳矩陣。培養文旅推介官隊伍,重點培育一批懂呼市、愛呼市的本地旅游達人,強化與網紅名人、流量主播的交流互動,舉辦“網紅達人之夜”。充分利用樓宇戶外大屏、公交地鐵廣告標牌等資源,實現文旅資源個性化投放,擴大首府文旅知名度。
28.深化區域協作共建。統籌市域內景區街區、文博場館、網紅打卡地和酒店餐飲等優質資源,打造市域旅游專線,推出“暢游青城”年票,結合四季旅游推出應季文旅消費卡。加強呼包鄂烏及沿黃城市合作,加強圣水梁九龍灣、淖爾梁紅石崖、老牛灣黃河大峽谷、神泉生態旅游區跨省市縣聯動管理,創建呼包鄂烏旅游聯盟,打造呼包鄂烏全國知名旅游環線。
29.拓展文旅客源市場。支持各旗縣區、旅行社面向江浙滬、大灣區等重點客源市場精準宣推、定制產品。加快打造京津冀三小時“周末休閑度假目的地”,豐富自駕露營、康養研學、城市休閑等產品線路。探索建設首府旅游海外展示平臺,積極推動增開東南亞、日韓等境外客源市場航線,用好對外免簽入境和過境免簽政策,大力開發入境旅游市場。進一步提升旅游消費場所外語標識標牌規范化、國際化水平,推動境外旅客便利化支付。到2027年,實現年接待區外游客占比超35%,對入境(含港澳臺)旅游包機團隊來呼旅游,每架次超90人次,連續住宿2晚以上(3天2晚)的,給予旅行社不超過20萬元補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利用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工作專班等現有機制,定期調度會商,統籌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和資源要素保障,落實投資促進、能級提升、環境優化、宣傳推廣等行動計劃,各旗縣區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二)形成政策合力。開展市級層面文旅相關消費領域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文旅、商務、體育、市場等部門政策協同,精準實施促消費舉措。鼓勵工會經費用于文化、體育等消費。
(三)加大資源保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項目建設、品牌創建、獎補發放和基金池補充等,專項資金規模隨地區生產總值、游客人數等要素增長同步提升。強化旅游用地保障,鼓勵轉型退出的工業用地根據相關規劃要求用于發展文旅產業,將文化和旅游用地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依法依規保障項目合理用地需求。
(四)健全人才體系。創新人才培養和管理方式,積極對接駐呼高校、職業院校,建立文旅專業人才定向培養機制,加強與全國各省市頭部文旅企業交流合作,建設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統籌推進文化藝術、文博行業、產業發展、創意策劃等領域人才培育。
(五)強化督導推進。實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賽馬機制,對文化旅游業相關指標實行表單管理,定期集中調度各地各有關單位核心指標完成情況,適時組織現場督導,及時推廣典型經驗,形成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本《實施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由市文化旅游廣電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對符合本政策措施并同時符合我市其他扶持政策規定的事項,在同一年度內按照就高不重復的原則予以支持,另有規定的除外。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
2025年7月14日? ? ??
來源: 市政府辦公室
呼和浩特市紀委監委舉報電話:(0471)12388-2 網上舉報:neimeng.12388.gov.cn 郵編:010010 接訴即辦(投訴熱線):0471-12345
| 索 引 號 | 11501000115201320201320/2025-00030 | ||
|---|---|---|---|
| 主題分類 | 旅游服務業 | ||
| 發文機構 | 市政府辦公室 | ||
| 文 號 | |||
| 成文日期 | 2025-07-14 | ||
| 公文時效 | 有效 | ||
| 索 引 號 | 11501000115201320201320/2025-00030 | 主題分類 | 旅游服務業 |
|---|---|---|---|
| 發文機構 | 市政府辦公室 | 文 號 | |
| 成文日期 | 2025-07-14 | 公文時效 | 有效 |
收藏成功,可以進入"用戶中心"進行查看!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企業、事業單位:
為促進呼和浩特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將文化旅游業打造為首府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全面形成北疆文化引領、文旅深度融合、內外市場繁榮、多業互促聯動的大旅游格局。到2025年末,實現文旅行業由全面復蘇向高質量發展躍升,文化和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1%,接待國內游客總人數突破6000萬人次,游客總花費同比增長超10%,努力建成文旅深度融合的內蒙古樣板。到2027年末,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強市,文化和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1%,接待國內游客總人數超7000萬人次,游客總花費突破1000億元,培育塞上老街、敕勒川2個千萬級核心大景區,老牛灣、哈達門、圣水梁3個百萬級核心大景區,建成一批高A級旅游景區,各類國家級旅游特色業態百花齊放,文旅青城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首府由國內旅游集散地轉變為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內容
(一)完善文旅發展頂層設計
1.統籌發展全域旅游格局。落實“一廊兩軸五帶”文旅產業空間發展規劃,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的前提下,優先保障文旅項目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高標準建設旅游交通、自駕風景、文化體驗等功能完備的“南北五百里風景廊道”。推動“兩軸”優先拓展演藝賽事、城市休閑、特色民宿等多元產品,打造北疆文化核心展示區。支持“五帶”因地制宜發展新型特色休閑旅游項目,有序建設提升“青城十六景”“32處城市新地標”及16處大青山休閑觀光點、大黑河28景等點位,完善旅游驛站、觀景平臺、騎行綠道等基礎設施。
2.推動博物館培優提升。建設提升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五大重點文博區,優先支持市屬重點博物館、高品質非國有博物館等做好做精,支持創建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對新評定的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30萬元補助。深化與國內頭部博物館交流合作,加強研學、文創、演藝等功能建設,推出高質量展覽和特色文博活動,發布一批特色鮮明的文物文博主題游徑,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城市博物館體系。
3.全面促進雕塑藝術發展。編制《呼和浩特市關于推動公共文化藝術高質量發展助力城市雕塑藝術建設的指導意見(2025-2027)》,完善提升“5.6公里雕塑藝術文化軸帶”,引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作品,辦好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全國大學生雕塑藝術邀請展等高品質展覽,健全與全國知名場館長期合作機制,組織開展交響樂等演出活動。推動雕塑藝術普及,開展“走進北疆”呼和浩特雕塑創作營計劃、北疆烏蘭牧騎紅陶藝術農牧民研修班等一批研學活動。
(二)加強優質文旅資源擴容提檔
4.打造標志性旅游吸引物。建立重點產業項目庫,規劃建設圣水梁九龍灣、哈達門、淖爾梁等重點項目,加快推動阿爾泰游樂場、南湖濕地公園等老舊項目改造升級,持續提升章蓋營、水磨村、莫尼山、東烏素圖村、西烏素圖村等特色小鎮品質,到2027年,建設10個以上重大文旅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以上。
5.提升核心旅游景區品質。支持旅游景區、度假區提質升級。積極推動敕勒川草原旅游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全面提升老牛灣黃河大峽谷5A級景區建設和運營水平,啟動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推動伊利草原乳文化景區按照5A級景區標準打造提升;分步創建雕塑藝術館、盛樂博物館等一批4A級景區。到2027年,打造1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旅游景區、度假區,對新評定為5A、4A級景區的分別給予500萬、10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旅游度假區的分別給予500萬、100萬元補助。
6.培育城市文旅核心IP。圍繞首府發展定位、歷史文脈和精神品格,打造敕勒川、昭君等一批具有辨識度的城市文化IP。加強敕勒川草原旅游度假區、惱包村、水磨村等北部資源聯動,打造情景演藝《敕勒長歌》、馬拉松、音樂節等核心產品,常態化開展四季展演、休閑露營、美食市集等配套活動,構建以“一個劇目、一個演藝、一個賽事”為核心的敕勒川IP體系。圍繞“昭君出塞”主題,打造沉浸式演藝、VR劇目和特色文創,形成“昭君+文博、演藝、產業”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全面提升“昭君文化節”品牌影響力。
7.加快產品業態迭代升級。支持高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文博場館、街區拓展綜合功能和迭代更新產品,因地制宜培育數字展覽、微型演藝、小劇場等沉浸式新產品新場景,動態更新、發布一批“網紅打卡點”。設立文旅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專項資金,支持觀光游覽、游樂、演藝等設備更新,鼓勵有條件的景區使用無人駕駛、低空飛行等設施設備。
8.實施文化品牌活動。積極申辦、承辦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文化活動,持續健全大型活動服務保障機制,豐富特色餐飲、文創市集、非遺展銷等配套消費,推出門票優惠、消費減免等專屬優惠措施,充分發揮品牌文化活動對城市推廣、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9.大力發展演藝經濟。建立北疆票務系統,高質量舉辦中國演出交易會,擦亮呼和浩特演唱會、跨年夜品牌,引進重量級明星演唱會、音樂節,支持演唱會、音樂節在屬地納統,并按每站累計售票人次對舉辦單位給予補助。每站累計售票2萬至4萬人次,予以30萬元補助;4萬至6萬人次,予以60萬元補助;6萬至9萬人次,予以90萬元補助;9萬至15萬人次,予以120萬元補助;15萬人次以上,予以150萬元補助。對區外觀眾比例超過50%的,補助金額上浮15%;超過65%及以上的,補助金額上浮25%。
10.因地制宜發展研學旅游。聚焦生態保護、科技創新、非遺民俗、紅色文化、氣象科普等領域,鼓勵具備研學旅游資源的市場主體提供優質資源,開發研學旅游和實踐教育產品,推出一批優質研學旅游營地基地和課程。支持全市各中小學每年開展春秋兩季研學活動,鼓勵大中專學校自行開展研學活動,吸引國內外學生來呼研學。
(三)深化北疆文化展示利用
11.推動文藝精品賦能。實施北疆文藝創作工程,創排提升《我愿以身許國》、《大青山》、《大漠春歸》、《敕勒川》等一批精品劇目,支持市場主體創作開發具有北疆文化元素的舞臺劇、沉浸式演藝產品及聲樂、舞蹈、器樂、曲藝等小型作品,對列入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等國家規劃重大工程的文藝項目給予不超過50萬元補助。
12.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品牌,積極參與中蒙俄萬里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發揮呼和浩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作用,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展示利用。持續推進土城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提質升級,加快建設大窯遺址公園,推動豐州故城遺址公園聯動白塔火車站、白塔機場協同提升,持續推進后城咀、壩頂、海生不浪等遺址保護利用。對成功掛牌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給予500萬元補助,并出臺市縣(旗、區)聯動常態化支持政策。
13.拓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組織文藝院團、非遺工坊等開展惠民演出進商圈、進景區、進街區活動。加快打造小劇場、城市書房等一批文化新空間,鼓勵有條件的文化場館、鴻雁書屋、青城驛站等,策劃一批小而美、品牌化的文化雅集,拓展休閑閱讀、藝術表演等功能。支持博物館策劃推出高品質特展,積極參與創評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并對新評定的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補助。
14.構建城市文創品牌。打造“文創青城”品牌,充分發揮自治區旅游商品中心優勢,支持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機構合作,開發高品質文創產品,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重點商圈、景區、公共文化空間開設一批文創主題店,引進劇場、美食等業態,形成在全國具有吸引力的首府文創品牌。
(四)推進“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深度融合
15.推動文旅與商貿融合發展。加快城市文化客廳項目建設,做優旅游演藝功能,引入購物餐飲、商務酒店等業態,打造北疆文旅商融合發展示范項目。支持重點商圈、街區豐富展覽、音樂會、主題餐飲等業態,推出首店、首秀、首演、首展,發展“夜游、夜購、夜娛、夜食”產品,因地制宜布局定制消費、智能消費等新型服務。對新評定為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示范區(單位)的給予10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旅游休閑街區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元補助。
16.推動文旅與體育融合發展。培育“跟著賽事去旅行”品牌,積極申辦國內外頂級體育賽事和大型電子競技賽事,因地制宜培育騎行、徒步、越野、攀巖等戶外運動項目,打造一批低空飛行、冰雪運動、馬術運動、精致露營等新型高端運動休閑產品,充分發揮賽事對住宿、餐飲、交通、零售等相關消費的帶動作用。到2027年,創建國家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打造國家級、自治區級青少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拓展6個以上示范性體育公園。對新納入國家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創建名錄的給予500萬元補助。
17.推動文旅與農業融合發展。支持市縣(旗、區)打造“好看、好吃、好玩、好分享”的鄉村旅游消費體驗區,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和美鄉村建設示范點,提升惱包村、老牛灣、郝家窯村等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支持東、西烏素圖村聯合創建聯合國“世界旅游最佳鄉村”,深化與國內知名文化藝術機構合作,培育雕塑藝術、文化沙龍等新型業態。對新評定為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鎮、鄉村旅游重點村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元補助。
18.推動文旅與科技融合發展。實施數字賦能文旅場景建設工程,加大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數字技術在文化旅游、展覽展出、賽事演出等場景應用,支持互聯網新技術企業培育一批智慧景區、云展覽、云直播等數字化體驗產品,開發3D線上游覽、智慧導覽等應用。到2027年,征集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五)促進文旅市場主體發展壯大
19.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實施旅游領軍企業、骨干企業和新銳企業梯隊培育計劃,發揮好市文旅投集團在項目建設運營、文藝創作演出、演藝會展服務等板塊引領作用,扶持演藝經紀公司、影視公司等優質中小微企業升規納統,向專精特新發展。對新入統的規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給予20萬元補助,對新納入重點監測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給予10萬元補助。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資源鏈接優勢,促進企業交流合作,減負紓困。
20.因地制宜精準招商。建立并動態更新市級、旗區縣級文旅推廣招商手冊和項目庫,創新旅游產業鏈招商機制,強化市縣聯動、部門聯合,積極招引數字文旅、游戲產業、影視動漫、游樂場所、主題公園等國內外知名品牌項目,吸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等龍頭企業來呼落地興業,并對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年度投資達到總投資額30%以上的項目,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的前提下,優先保障土地等相關要素。
(六)推進旅游公共服務提質升級
21.強化服務要素供給。支持本土美食企業創新發展,打造燒賣、羊雜、奶茶等美食品牌,引進全國知名餐飲品牌入駐。打造航空、動車、公路全覆蓋的“游客接駁服務網”,加快交通干線與景區連接線建設,建設沿黃旅游公路,推進“旅游型”“休閑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緊跟共享汽車、異地還車等交通服務潮流,完善市域旅游交通配置。支持星級飯店、等級民宿、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對新評定為五星、四星級飯店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為甲、乙、丙級旅游民宿的分別給予50萬、30萬、1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為5C、4C、3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的分別給予100萬、50萬、30萬元補助。
22.加快智慧文旅建設。促進城市大腦文旅系統迭代升級,不斷提升“智游青城”應用覆蓋面,通過接入、利用大語言模型,為游客提供智能咨詢、行程規劃等一站式數字文旅服務。支持全市旅游景區、文博場館等進行智慧旅游標準體系建設,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到2027年,實現全市A級旅游景區5G網絡全覆蓋,60%以上A級旅游景區建成智慧景區。
23.深化服務行業治理。強化旅游服務質量管理和市場監管,加強旅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機制。發展智慧監管模式,推進旅游業數字監管系統建設與應用,文化旅游、公安、城管、交通、市場等部門建立旅游市場秩序聯合執法機制,推動旅游投訴處理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互補銜接,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七)向改革要動力激活力聚合力
24.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博物館設立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全資企業,支持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引入外部企業進行授權經營等方式加強與社會資本合作,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加強文旅統計機制研究與創新,建立科學有效的旅游統計數據質量管控體系。創新人才管理模式,破除學歷門檻設置,引進文旅高層次人才與緊缺人才,暢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優化營業性演出審批流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大型營業性演出可售(發)票數量限制。
25.強化金融支持。加快組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和文旅體商融合發展基金,積極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文旅領域投入力度。圍繞文旅企業融資需求,組織專場融資服務或政金企對接活動,對具有發展潛力的重點文旅企業,納入呼和浩特上市企業后備庫培育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掛牌上市、并購重組,通過發行企業債、REITs等方式進行融資。
(八)加強宣傳推介全面引客入呼
26.打造精品旅游線路。精心打造高山草原游、古跡遺址游、文博集群游、黃河長城游、特色工業游、青城冰雪游、紅色研學游、城市綠道游8大游線,推出“一日游”“周末游”“深度游”等旅游攻略,不斷擴充夜間觀光公交線路,打造特色主題創意公交,并通過主流媒體推廣、旅游達人踩線等方式,立體化呈現線路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提升精品旅游線路吸引力。
27.強化文旅宣傳推廣。深化與各級官方媒體以及文旅垂類平臺合作,制作并動態更新文旅宣傳片、宣傳冊,加強內容輸送和推廣。推動市縣兩級部門、景區街區、文化場館等在新媒體平臺開設賬號,打造一批人氣活躍的文旅宣傳矩陣。培養文旅推介官隊伍,重點培育一批懂呼市、愛呼市的本地旅游達人,強化與網紅名人、流量主播的交流互動,舉辦“網紅達人之夜”。充分利用樓宇戶外大屏、公交地鐵廣告標牌等資源,實現文旅資源個性化投放,擴大首府文旅知名度。
28.深化區域協作共建。統籌市域內景區街區、文博場館、網紅打卡地和酒店餐飲等優質資源,打造市域旅游專線,推出“暢游青城”年票,結合四季旅游推出應季文旅消費卡。加強呼包鄂烏及沿黃城市合作,加強圣水梁九龍灣、淖爾梁紅石崖、老牛灣黃河大峽谷、神泉生態旅游區跨省市縣聯動管理,創建呼包鄂烏旅游聯盟,打造呼包鄂烏全國知名旅游環線。
29.拓展文旅客源市場。支持各旗縣區、旅行社面向江浙滬、大灣區等重點客源市場精準宣推、定制產品。加快打造京津冀三小時“周末休閑度假目的地”,豐富自駕露營、康養研學、城市休閑等產品線路。探索建設首府旅游海外展示平臺,積極推動增開東南亞、日韓等境外客源市場航線,用好對外免簽入境和過境免簽政策,大力開發入境旅游市場。進一步提升旅游消費場所外語標識標牌規范化、國際化水平,推動境外旅客便利化支付。到2027年,實現年接待區外游客占比超35%,對入境(含港澳臺)旅游包機團隊來呼旅游,每架次超90人次,連續住宿2晚以上(3天2晚)的,給予旅行社不超過20萬元補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利用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工作專班等現有機制,定期調度會商,統籌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和資源要素保障,落實投資促進、能級提升、環境優化、宣傳推廣等行動計劃,各旗縣區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二)形成政策合力。開展市級層面文旅相關消費領域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文旅、商務、體育、市場等部門政策協同,精準實施促消費舉措。鼓勵工會經費用于文化、體育等消費。
(三)加大資源保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項目建設、品牌創建、獎補發放和基金池補充等,專項資金規模隨地區生產總值、游客人數等要素增長同步提升。強化旅游用地保障,鼓勵轉型退出的工業用地根據相關規劃要求用于發展文旅產業,將文化和旅游用地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依法依規保障項目合理用地需求。
(四)健全人才體系。創新人才培養和管理方式,積極對接駐呼高校、職業院校,建立文旅專業人才定向培養機制,加強與全國各省市頭部文旅企業交流合作,建設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統籌推進文化藝術、文博行業、產業發展、創意策劃等領域人才培育。
(五)強化督導推進。實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賽馬機制,對文化旅游業相關指標實行表單管理,定期集中調度各地各有關單位核心指標完成情況,適時組織現場督導,及時推廣典型經驗,形成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本《實施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由市文化旅游廣電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對符合本政策措施并同時符合我市其他扶持政策規定的事項,在同一年度內按照就高不重復的原則予以支持,另有規定的除外。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
2025年7月14日? ? ??
是否“確認”跳轉到登錄頁?